刘伯承在运城
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从8月底到10月初,八路军总部及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在朱德、彭德怀、叶剑英、任弼时、左权和邓小平的直接指挥下,由陕西省韩城县芝川镇分批东渡黄河,在万荣县庙前村渡口上岸后,途经万荣、河津、稷山、新绛北上,开赴抗日前线。八路军途经运城虽然只有短短一个多月,但对运城党的建设、群众运动和武装斗争,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1937年10月上旬,刘伯承率领的129师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在荣河庙前登岸后继续北上。当部队行至荣河县周王村时,村民们自发聚在道路两旁欢迎八路军,大家有的振臂高呼抗日口号,有的端茶送水,鼓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看到群众这么热情,刘伯承师长健步走入人群,不断和群众招手示意,并向群众解说当前中国的局势,号召同胞们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能够团结起来,组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抵抗日本侵略,才能过上安稳太平的生活。
刘师长边走边说,群众也不断地频频点头。面对群众的热情,部队在周王村稍息片刻,刘师长和战士们一起和百姓聊家常、话国事。在谈话中,刘师长不让百姓称他为“老总”,而是“同志”,拉近了群众与八路军的心。
刘伯承率领的129师在周王村虽然只是短暂停留,但是刘师长的讲话,群众听到了心里,八路军严明的军纪、为百姓着想的作风彻底打破了蒋阎的谣言,人民群众也看到了民族独立、生活幸福的希望。为了保卫家园,英勇的运城儿女也积极投身革命,北上抗日。
稷山县翟店镇晋太机器铁工厂的工人申文勋,看到刘伯承师长艰苦朴素的作风、和蔼可亲的态度,深受教育,决心参加八路军。当天,申文勋立即联系同伴,追赶部队,追至新绛县万安村后参加了115师,在陈赓支队晋南游击队第1大队3中队当兵。在运城,像申文勋这样在八路军北上抗日途经运城时参军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八路军北上抗日途经运城,激发了运城人民投身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运动的积极性。1937年9月,在中共河东工委领导下,运城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和运城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相继成立,它们联合组织各种抗日宣传活动,共同出版了《联合》进步刊物,动员青年学生参加抗日战争和救亡活动,为战士捐献和缝制衣物,开展慰问活动,积极为八路军进行扩军宣传。
学生们在八路军北上抗日途经运城沿线,组织群众设立慰问站。每当有抗日军队通过时,慰问站的同志们就为将士们送水、递毛巾,组织群众高呼抗战口号,高唱抗日救亡歌曲,为抗日将士们鼓劲加油。
八路军北上抗日途经运城,点燃了运城人民的抗战热情,增强了人民群众必胜的信心。北上抗日的八路军先头部队,不久即在晋北前线首战平型关取得歼敌1000余人的辉煌战绩,极大地鼓舞了正在荣河庙前继续渡河北上抗日的八路军后续部队。
平型关大捷的消息,随着部队的行进,传遍了河东大地,在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人民听到八路军首战告捷的喜讯后,无不欢呼雀跃。运城共产党和积极抗日的社团组织,大力宣传平型关大捷的重大意义,宣传八路军将士誓死救国的牺牲精神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了群众抗战必胜的信心。
运城广大青年和学生激情迸发,踊跃参军,告别亲人,奔赴抗日前线。仅万泉县就为山西新军决死二纵队、八路军第115师先后输送了40多名青壮年。安邑县为120师扩军1个连,解县为115师扩军1个连。牺盟会还积极开展抗日募捐活动,3天时间就募捐到1000多块银元。
八路军北上抗日途经运城,在运城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政治影响,有力地促进了运城各项抗日工作的开展。八路军东渡北上以后,闻喜、解县、平陆、临晋、垣曲、荣河等各县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党组织,并通过动委会、牺盟分会和县自卫队等组织积极开展救亡运动,群众抗日热情空前高涨。
各县党组织和牺盟会相互配合,按照《八路军政治工作条例》发展抗日力量,各县人民武装自卫队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充。万泉县自卫队由50多人扩充到500余人,荣河县也由10多人扩充到100余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