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中国农村改革一起成长——冯振祥作品
伴随中国农村改革一起成长——光荣在党五十年回顾
冯振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我作为有五十六年党龄的一名老党员,内心深感骄傲,衷心祝愿我们这个百年大党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一如既往、勇往直前地带领全国人民早日实现“中国梦”。
我跟农业、农村、农民打了一辈子交道,可以说是伴随着中国农村改革一起成长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能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有许多宝贵经验值得学习和总结,但我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两次“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决策。前一次是我们赶走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而后是改革开放决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中华民族从此“崛起”!
我1945年出生在新绛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64年考入山西大学。1966年1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美好的憧憬。1970年,我被分配到位于峨嵋岭脚下的新绛县支北庄公社。这片区域沟壑纵横、土地贫瘠,农民生活很苦。我被直接分到生产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成为有工资的特殊农民。后来,我留在该公社机关任党委宣传委员。公社工作整天围着农村转、催着农民干,一年从春忙到夏,从秋忙到冬,连大年三十都要求“吃罢饺子就动手”。
尽管这样拼死拼活地干,还是无法彻底解决温饱问题。这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村改革势在必行!但问题在哪里并不清楚。后来在农村调查中发现两个典型:一个是支北庄的年轻会计郭有明。这个同志身为大队会计,一直坚持白天下地劳动,晚上记账,多年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在群众中有很高评价和威信,他的事迹经我们总结整理后,刊登在《山西日报》,引起不小的社会反响。后来,这篇报道在其上大学时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另一个典型就是兰村的民兵连长王生民。
这是一个敢打敢闯、有担当有作为的农村青年,他亲自带领一批知青和村里的文艺青年,组成文艺宣传队,进军荒沟秃岭,挖窑打洞,埋锅造饭,白天植树造林,开荒种田,晚上排演节目,到乡村巡演。
由于事迹突出、精神感人,《山西日报》再次把我们整理的材料在头版头条位置予以刊登,社会反响十分强烈。王生民同志后来也被推荐上了大学。这段基层工作经历使自己受到很好的锻炼和考验,特别是深入了解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现状,并与农民结下深厚友谊,也引发了我对农村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矛盾作了更多的独立思考。
1975年,我从支北庄公社调到县委宣传部,当理论教员,这才静下心来读了一些马列原著,开始对“三农”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比如,平均主义成了社会评价平等公平的理念;贫穷成了骄傲的资本,谁也不想富,不敢富……总之,由于我们丢掉了“实事求是”这一马列主义的精髓,违背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忘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和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相适应这一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脱离了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十分落后的现状,主观上想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天堂,客观上却陷入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泥潭。
1978年12月,在邓小平同志的指导下,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党全国开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使我们的思想终于从“两个凡是”中解放出来,我们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实践充分表明,我们这个党之所以光荣,就因为他的宗旨不是为一人一党之私利,而是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奋斗目标;我们这个党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始终是从胜利走向胜利,而是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能从失败甚至是绝境中走向胜利;我们这个党之所以正确,并非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一贯正确,而是善于及时吸取失败的经验教训,能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转败为胜,浴火重生。
诚如我党在十年文革动乱之后,既能一举粉碎“四人帮”,又能通过短短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创造出“世界奇迹”,还探索出一套与时俱进的马克思思想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979年末,我乘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东风,又由新绛县委宣传部直接调到山西省委农村政策研究室宣传处工作,凭借拥有多年基层工作的优势和一点马列主义理论的功底,围绕中央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工作,深入全省各地农村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一批改革的先进典型。
当时思想解放了的农民对“大包干”情有独钟,全国上下形成了一股改革的洪流,谁也阻挡不住,我们所到之处都是“一包就灵”,一年解决温饱,两年收入翻番,三年脱贫致富。新事物层出不穷,新典型纷纷涌现,新气象蒸蒸日上。
报纸电台出版社纷纷向我们约稿催稿,应接不暇。每年,省委宣传贯彻以“中央一号文件”为主题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主要由我们筹备,虽然有点紧张忙碌,但内心十分充实、快乐。
1985年,我从省委农村政策研究室调到运城地委农工部,农村改革的重点也由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转向落实延长土地承包期和推行农业产业化。再后来,根据省委部署重点抓扶贫攻坚和农村小康建设,由于地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和农工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出色完成了农村改革任务,积极筹备召开了“全省农村小康建设运城现场会”。与此同时,自己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十佳党组织书记。1996年7月1日,我和其他9位党员被运城地委授予“全区党政系统十大党员标兵”称号。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功,极大地激发了城市各条战线及广大干部职工的改革热情,改革潮流一浪高过一浪,一个农村包围城市的改革态势基本形成。党中央审时度势,顺应民意,吹响了全面改革开放的号角。一时间,国有厂矿企业的各种承包制改革此起彼伏,个体户、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如雨后春笋遍布神州大地。
多年的城乡壁垒打破了,成千上万的农民工潮水般涌向了他们向往已久的大城市。中华大地从南到北,各大城市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人流车流汇成了改革的洪流。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短短十多年的时间,中国就成为全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奇迹般的崛起,震惊了全世界!我们有幸成为这个伟大变革时代的亲历者和参与者。党中央关于农村每项重大改革举措,从调研决策到贯彻落实,都有我们贡献的一份光和热。
光荣在党五十多年,在省、地、县、乡各级党委亲切关怀和培养下,自己也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一个普通公务员走上基层领导岗位,走过了无怨无悔的从政人生。自己现虽退休多年,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时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发挥余热,尽力为党的光辉事业增光添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