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卫平白衣执甲 援非归来
马卫平是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在东戴医院担任普外科医生职务。在救治当地患者的过程中,他以精湛的技艺为国争光,也获得了当地医生的敬佩。
做足准备赴多哥
当知道市中心医院要派出援非医疗队时,马卫平内心非常激动,他希望通过援非输出自己所学,也让自己的临床经验更丰富。“我主动去找医院领导沟通,表达了自己的诉求,希望能通过这样的国际互动,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没想到经过选拔审核,医院真的给了我这个援非的学习机会。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过去后一定要给咱们国家争光。”马卫平说。
起初,马卫平的援非计划并没有获得家人的支持,妻子李金利首先表示了担忧,非洲的生活条件艰苦,丈夫是否能适应?面对两个孩子,自己是否能担起家里家外的重担?妻子李金利再三与马卫平谈心后,还是选择了支持丈夫。
经历了8个月的语言培训后,马卫平与医疗小队踏上了援非之路。此时的医疗队员们从心理与生理上都做足了准备,决心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为当地百姓提供医疗服务。
“在到达多哥后,我真正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我们的生活条件相对当地普通百姓好了很多,国家给我们配备了电脑、洗衣机等电器设备,大大便利了生活,让我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中。”马卫平说。
精湛技术获敬佩
有一天,一个两岁多的非洲孩子不慎吞食了一枚钉子前来就诊。经孩子父母的描述,这枚钉子大约有4厘米,很可能已经到了肠道。马卫平经过检查,初步诊断钉子到达了孩子的十二指肠,然而这个诊断结果却与当地普外科教授的意见产生分歧。教授认为,钉子已经到达大肠,手术的开刀部位应该是孩子的大肠。
在检查过程中,马卫平发现频繁的按压导致钉子已经穿过了十二指肠,虽然到达大肠的可能性极高,但如果仅仅从大肠取出钉子,很可能忽视了受损的十二指肠,可他的担心没有引起教授的重视。手术后,虽然通过大肠取出了钉子,可马卫平还是不放心,又重新检查了孩子的十二指肠部位,最终确认,钉子穿破了十二指肠,需立即进行修补手术。马卫平这样的谨慎,让孩子真正得到了救治,也让马卫平获得了普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的敬佩。
“如果没有修补孩子的十二指肠,孩子的生命一定保不住。也就是在这次手术之后,他们对中国的医疗技术和医护人员有了全新的认知。说实话,我心里也很骄傲,能用自己18年来积累的临床经验帮助当地人民,这就是我援非的意义。”马卫平说,当地医护人员得知医疗队要回国后,几次表达了不舍,对于中国医生严谨的态度和精湛的技艺也表示敬佩,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医生前来,为非洲的医疗发展助力。
敬业精神显担当
在东戴医院普外科值班期间,马卫平感染了疟疾,头晕、腹泻、高烧,当地医护人员了解情况后提出让马卫平暂时休息。就在此时,一通急救电话打破了急诊室的安静,马卫平放弃了休息的计划,跟随医护人员一同出诊。“连着4天,我都在发烧。可当地的疟疾比较严重,医院缺人手,我就边吃药边坚持工作。特别难受的夜里,妻子和孩子跟我视频,我都不敢接,怕他们担心,就只打字告诉他们‘我很好,正在忙’。”马卫平对记者说。
援非期间,马卫平的父亲突发心衰,情况十分危急。妻子联系到远在非洲的马卫平,告诉了他父亲的情况,马卫平心中焦虑万分。“我只能通过手机咨询熟悉的医生,医生建议父亲尽快去北京做手术,我只好让妻子陪着去。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父亲重病,我不能陪在身边,作为儿子心中有愧。”马卫平说,幸运的是,父亲的手术还比较成功,如今自己回国后,能亲自照顾父亲,减轻妻子的负担,也渐渐弥补了心中的遗憾。
由于疫情,马卫平原定回国的时间延迟了半年,原本医疗队的成员可以暂时休息,可他们却选择立即投入工作,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当时我们知道要延迟回国后,大家都表示理解,也非常相信祖国。我们小组简单开了个会,大家也都表态,会坚持做好自己的工作,拿出党员的担当来,认真对待每一位病患、每一台手术,直到祖国接我们回家。”马卫平说。
来源:运城晚报 □记者 寻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