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宫走笔
想去永乐宫早矣,但因种种原因都未成行,今天利用参观“解州——陌南隧道”之便终于如愿以偿。永乐宫,位于芮城县城北3公里处,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宫墙环绕,树木掩映,生态环境极佳,又名大纯阳万寿宫, 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乐宫,始建于元代,准确地讲,公元1247年动工(包括彩绘壁画在内)到公元1358迁竣工,施工期长达110多年,据传,是为纪念唐代道教著名人物,后被誉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兴建的,素以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精美绝伦的元代壁画,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座元代道教宫观,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而闻名于世。1998年,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清单,现已成为各大美术院校教学基地和中国传统人物绘画必须临摹的范本之一。
笔者77岁,凭着免费老年证,沿中轴线从南到北, 依次跨过宫门和无极门,拜谒了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
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永乐宫的主殿,面阔七间,深四间,八架椽,单檐五脊顶。殿内供奉着道教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的神像,合称“三清”,故名“三清殿”。 殿内四壁,满布壁画,画面面积达403.34平方米,人物286个。按对称仪仗形式排列,以青龙、白虎星君为前导,分别画出天帝、王母等28位主神。围绕主神,28宿、12宫辰等“天兵天将”在画面上徐徐展开。整个画面,气势不凡,场面浩大,姿态各异, 形神俱备,构图匀称, 线条流畅, 真格的题材丰富,笔法高超,实乃元代壁画中的珍品和我国绘画史上的杰作,可与敦煌媲美。
重阳殿,是为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宇。殿内采用连环画形式描述了王重阳从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虽说是叙述王重阳的故事,却妙趣横生地展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的活动,是一幅幅活生生社会生活的缩影。平民百姓的梳洗、打扮、吃茶、煮饭、种田、打鱼、砍柴、教书、采药、闲谈;王公贵族、达官贵人的宫中朝拜、君臣答理、开道鸣锣;道士设坛、念经等各式各样的动态跃然壁上。画中,流离失所的饥民、郁郁寡欢的厨夫、茶役、乐手,朴实善良而勤劳的农民与大腹便便的宫廷贵族、帝王将相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照。
纯阳殿,又名混成殿、吕祖殿,殿宽五间,进深三间,八架椽,上覆单梁九脊琉璃屋顶。神坛上原为吕洞宾塑像,现已残毁。
吕洞宾,生于芮城永乐镇,青壮年时醉心于功名科举,64岁方考中进士。她乐于游历,传说中,吕洞宾遇到道教始祖钟离汉,经钟开导,遂舍弃人间功名富贵,修仙学道,先后到江西庐山、山西中条山脉的九峰山等处潜修,出没隐秘,不知所终。
殿内,以52幅壁画组成一部《纯阳帝君神游显化之图》,以连环组画的形式表现了传说中的吕洞宾一生事迹。从总体看,是一个完整的青绿山水通景,描绘了吕洞宾从降生到得道的种种神灵事迹。从局部看,则是各自独立表现一定具体情节的画面。画面中有宫廷、殿宇、庐舍、茶肆、酒楼、村塾、医馆、舟车、田野、山川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而且不少的画幅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描绘了宋元时代的社会风貌,如生活习俗、建筑形态,农夫、乞丐等,画得真实具体,成为了解宋元社会的形象材料,使宗教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曲折地反映现实的作用,这在道教壁画上具有创造性的构想;还有一幅《钟离权度吕洞宾》的壁画,高3.7米,面积16平方米,是纯阳殿壁画的精华所在。画面环境处理巧妙,用笔简练,技法精湛,代表了元代高超的绘画水平。
还有一点必须提及,这就是永乐宫壁画的搬迁重建工作。
永乐宫,原址在吕洞宾的家乡永乐镇。因为修建三门峡水库它正好位於计划中的蓄水区,国务院决定将其迁走重建。经工程技术人员研究决定,先拆宫殿屋顶,再以特殊的人力拉锯法,用锯片极细微地将附有壁画的墙壁逐块锯下,共锯出550多块,每块上都划上记号;再以同样的锯法,把牢固地附在墙上的壁画分出来,使之与墙面分离,然后全部划上记号,放入垫满厚棉胎的木箱之中。墙壁、壁画薄片和其它构件,用汽车、骡车、马车等交通工作逐步运到中条山麓,先重嵌宫殿,再在墙的内壁上新铺一层木板,然后再逐片将壁画贴上,并由画师将壁画仔细修饰。为了便于搬运,有关部门还专门修了一条公路,中央特批了8辆卡车,专款资金高达220万元……就如此这般,竟将近1000平方米精美的壁画从原来墙壁上完整无损地揭取下来,然后又天衣无缝地安装到新宫的墙壁上。从1959年开始到1964年结束,用时5年多终于完工。在这次搬迁过程中,中国专家创造了完美保留下永乐宫壁画杰作的旷世神韵,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壁画移修方案,给我们的文物搬迁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范例。
文/王志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