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1-7-24 18:09:59

运城盐池的“老和尚”把头管理制度

新中国建立前,运城盐池的封建把头制度是老和尚制度。它由来已久。在明代,统领盐丁进行潞盐生产的工头称为料头。

清代顺治年间(1644-1661),畦归商种,运城盐池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在盐商经营的盐号里,统领盐工的被称为作头,次于作头者,称作伴。

盐商和盐工习惯上把作头称为老和尚。运城盐池的每一家盐场里都设有老和尚,并形成完整的把头体制。

其结构层次是:

老和尚:掌管潞盐生产、技术、盐畦建筑等事项。

老伴:老和尚的助手,着重统领下级工头和盐工。

二掌柜:位在老伴之下的三等工头,分管三甲曹以下的工头和盐工。

三甲曹:四等工头,分管四排子、小师傅和盐工。

四排子:五等工头,分管盐工。

小师傅:六等,即最低一级的工头,具体统管盐工进行生产操作。

每场仅设一名老和尚。至于老伴,大盐场设两名,小盐场设一名。二掌柜和三甲曹也按盐场大小、工人多少设置,数额稍多于老伴。四排子一般小盐场都不设,规模较大、盐工多的盐场才配备。小师傅无论大小盐号都要配备,每一个小师傅管十多个工人,或者更多一些。

老和尚以下的这些工头,除四排子、小师傅有时参加劳动外,其他工头都不参加劳动,专门监督盐工。

盐场资本家完全依靠老和尚制度来统管盐工和进行潞盐生产。老和尚也依靠他所管辖的层层工头,对盐工实行绝对的、严格的统治。盐工把以老和尚为首的封建工头称作压在他们头上的六层洋褛。

从老和尚到小师傅,都是从当盐工慢慢熬上去的。但是,从盐工能熬到小师傅、三甲曹等工头的毕竟是极少数,而且得靠与老和尚、老伴有一定的关系。

当老和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懂得潞盐生产技术,是晒盐的行家里手;二是有能力统管盐工。

老和尚由盐场掌柜聘请。

习惯上的做法是,每年农历8月15日潞盐生产完场时,盐场掌柜对原任老和尚一年的劳绩进行估价,根据生产好坏做出续聘或解聘的决定。

当聘的老和尚就组织他的工头班子,决定出从小师傅到老伴的人选。

在一个盐场里站稳脚根的老和尚可以持续干许多年,但是,也有的老和尚干的时间并不很长便被解聘。当老和尚必须懂得潞盐生产技术,非盐工出身的外行当老和尚是没有的。

老和尚掌握的生产技术不是从书本上得来的,完全是长期从事潞盐生产的实践经验积累,而这种经验积累,主要靠自身平时的留心、观察、揣摸。

老和尚在生产技术上很大程度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潞盐生产过程中,卤水 (咸水)要和甜水搭配到一定的比例,才能晒出好盐来。这本来是科学的,能够用仪表测试出来的,而老和尚把握搭配比例是否适当,是用手伸进水里去测试,行或不行,全凭手感。

新中国建立初期,国营盐场和私营盐场里都继续保留了老和尚制度。

1950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盐场开展了废除老和尚制度的斗争,通过批判斗争,彻底否定和革除了这一封建把头制度。但是,政府对以老和尚为代表的工头,采取了区别对待,改造多数,打击少数,对历史上无罪恶,民愤不大,技术全面的老和尚,则安排他们担任技师,做生产技术工作。多数的中、下级工头,也分别情况,安排了工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运城盐池的“老和尚”把头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