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老景 发表于 2021-8-27 18:15:25

西邑指的是安邑,夏都故事(一)

黄帝与蚩尤曾经在河东盐池(安邑)大战。战争结果,黄帝胜利。尧舜禹继承黄帝衣钵,活动区域皆在河东盐池附近。古代华夏人随自然环境的变迁而迁徙流离。禹部落联盟因留居安邑境内,遂有禹都安邑的传说。

都城在安邑什么地方?没有文字记载,没有遗址佐证。从运城市安邑文物考古论证,7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集聚从耕。

舜王陵在鸣条岗,鸣条岗在安邑北,鸣条岗是大禹将其作为舜帝寝宫,舜王居住在这里,死后又安葬在这里。

舜是上古五帝之一,曾在古老河东盐池弹奏被《史记·乐书》称作“舜歌《南风》而天下治”的《南风歌》。运城池神庙舜歌薰楼遗址,是舜勤政爱民之见证,归葬安邑北15里的鸣条岗,是其陵墓之所在。

禹将舜葬距离安邑7.5公里的鸣条岗(运城市北相镇西曲马村,原属安邑县)上。虞舜禅位大禹,大禹将虞舜安葬安邑鸣条岗,顺理成章。

昆吾氏是中国古代部落之一,夏朝末年,昆吾氏和与其同姓的顾国、彭姓的韦国在商汤灭夏前,作为夏桀的羽翼而被铲除。

昆吾氏,己姓,始祖名樊,为颛顼曾孙陆终的长子。因樊的氏族部落居住在昆吾(今山西运城安邑一带),故得名昆吾氏。安邑附近有樊村,安邑城内有昆吾亭、昆吾坊。传说昆吾氏是陶器制造业的发明者。《说文解字》:"昆吾,圜器也,"昆吾本身就是壶的别称。安邑附近有陶村。

从出土的殷墟卜辞,西邑就是安邑,就是夏朝。

武丁时代卜辞中“西邑”一辞的出现,是作为受祭的对象,正与传世文献《礼记缁衣》“西邑夏”相合,而且《尚书 太甲》《清华简 尹诰》:惟尹既及汤咸有一德。

尹念天之败西邑夏。清华简《尹至》也载:“(成汤)自西翦西邑”,《礼记 缁衣》:《尹吉》曰:惟尹躬天,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

《尚书·汤誓》:“桀都安邑。”蔡沈《集传》云:“夏都安邑,在亳之西,故曰‘西邑夏’《史记索隐》:“ 夏安邑,虞仲都大阳之虞城,在安邑南,故日夏墟。”也就是说,成汤是从西边出兵攻入夏都的,这段记载并非孤证,因为《吕氏春秋》也提到“汤犹发师,故令师从东方出于国西以进”。由此可见,在商朝时期,西邑指的就是安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邑指的是安邑,夏都故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