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1-9-9 17:02:07

我的民办教师生涯(散文)_薛振堂

我从1976年10月从事民办教师工作,到1987年2月转为公办教师,民办教师生涯整整十周年有余。在此之前,我高中毕业后直接回到大队部,当了半年多通信员和两年大队保管兼出纳。

1976年10月,学校刚开学不久,据说是缺一个初中语文教师,由于我平时爱写一些文章,在报纸上发表过几篇作品,经大队研究,让我进学校担任民办教师。

当时我也没有多想,就欣然接受,很快把保管出纳的账目交接,然后就带上铺盖卷儿到学校报到。

到学校后,校长没有让我带初中语文,而是让我带三年级语文课兼班主任。当时,校长是我读书时的老校长,对我的语文水平是了解的,但为什么不让我带初中语文,据说是老校长担心我是由大队干部职务调来学校的,在大队自由惯了,一下子适应不了学校生活,只好先让我带小学三年级考验我一下。当然,对于老校长的这个想法,我当时是蒙在鼓里的,并没有考虑得失,因而也就喜喜欢欢上任了。

来到学校的第一天起,我就立下誓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无怨无悔。我给自己当教师的座右铭是:

为了列车飞驰,愿做砂石铺路;

为了照亮别人,愿做闪光蜡烛;

为了后人登攀,甘愿化作人梯;

为了千秋大业,甘洒一腔热血。

我接了工作后就埋头干起来,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地展开教学,在业务上,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第一学期就把教学成绩赶上去了,到了学年末,我的班级教学成绩拿了个全联区第五名,而且班级管理也非常好,我被评为学校模范班主任。

第二年秋假,县上组织教师培训,校长点名让我和两个女教师去河津中学报到,参加培训学习。我们步行40里去河津中学,报到后,才知道培训内容是小学一年级的拼音识字教学,培训老师是县特级教师杨仙庙。虽然有点不喜欢,但是既来之则安之,便认真学习了一周,顺利通过了考试。

1978年,校长就很器重我了,让我带小学五年级毕业班的语文课兼任班主任。这年,大队组织全村的贫协代表来学校听课评课。刚好我讲的语文课能结合村里的烈士薛忠信的事迹,我就巧妙地设计了教案,把薛忠信烈士的事迹穿插在教学中,加强了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这堂课,可以说是一堂课改课,同学们配合得非常好,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知识贯穿非常到位。不论是听课的联区和学校领导,还是前来评课的十多位贫协代表,都对我讲的这堂课予以高度评价。下课的时候,课堂上响起了一阵热烈掌声。从此后,无论是在村里还是在全联区,大家都知道我语文课讲得好,我成了全联区的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和小学语文教研组组长。

1979年,我被调到初中任六年级班主任带语文课。同年,我报考了山西省教育学院中文函授班学习。1980年,我任初中毕业班的班主任,带语文课和地理课。此后,一直到1985年6月忠信学校初中撤点前,我一直担任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并担任学校初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多次获得学校和联区教学成绩奖和模范教师称号。而在1984年,我中文函授毕业,取得了大专学历。

在此期间,我当过学校少先队总辅导员,组织成立了晨笛中学生文学社,参加了1985年山西师大语文报社在大同组织的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夏令营。我撰写的教学论文在《山西教育报》和《运城教育通讯》上多次发表。

1985年7月,全市实行教师大聘任和初中布局调整,忠信学校初中班撤销。同时,全市要求,所有公办民办教师必须出村任教,否则,撤销民办教师的资格。8月,我被马家堡初中聘任为初中毕业班语文教师、地理教师和班主任,9月1日报到接上了初中第一个毕业班。

1985年到1986年这一学年,可以说是我此生最艰苦的教学生涯,同时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我们几名初三教师夜以继日、勤勤恳恳,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狠抓教学不放松。1986年中考,我们打响了第一炮:马家堡初中的中考成绩在全县排了头儿!我所带的语文学科成绩名列全县第8名,地理学科名列全县第1名,一名学生总成绩名列全县第3名。在当年中师热、中专热的浪潮中,马家堡初中出去的学生在师范和中专学校录取的达13名。

一下子,马家堡初中全县闻名,我和我们这个班也闻名全县。当年,我的语文学科和地理学科均获得河津县教学成绩优秀奖。教师节的时候,我获得僧楼联区模范教师称号、河津县模范教师称号,这个荣誉一直延续到1990年。在这几年里,每年县教育局教研室在中考前召开的中考研讨会,我都参加,并且多次介绍经验供全县毕业班语文教师交流和参考。

1986年9月,为了表彰奖励县级以上模范教师,河津县人民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当时最紧俏的木料指标,给每个模范教师奖励半立方米的木料。这种奖励,在当年最为实用,对于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我带着指标,叫了几个人,来到当年的河津县木材公司,挑拣了整整一上午,总共买到松木檩条3根、大梁2根、阁楼檩条一根,还有盖房用的全部帘檐木料,这么多东西,才花了不到200元。

木料拉回家里,第二年开春,由父亲着手盖房。这一时期,我连一天假都没有请,一直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当年秋收前,一座崭新的三间大北房平地而起,秋收后,我们高兴地搬进新家。

1986年年底,运城地区中小学民办教师转正文件明文规定,任教5年以上,大专文凭,评为县级模范教师的民办教师可以不经过考试直接录取转正,我的条件正好符合文件规定。1987年2月24日,我接到运城行政公署教育局的录用通知书,从此,我正式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10年的奋斗心血换来了硕果,我的理想实现了——新房盖好了,我也成为公办教师了,双喜进门,全家人喜气洋洋。

这就是我的十年民办教师生涯,有苦、有甜,有付出的艰辛,也有收获的快乐。一开始的几年,民办教师的待遇低得可怜,一天记8工分,一个月补助3元钱,模范教师的奖品有时候是一个搪瓷茶缸,有时候是一个搪瓷脸盆,大多数时候是一张奖状。后来,待遇提高了一些,每个月变成了8元补助,到县上开会、学习、出差,一天也只有5毛钱。

尽管如此,我们这些民办教师,还是吃苦在前,奉献在前,没有人叫苦喊怨,从早上6点起床,到晚上10点一直在工作岗位上,吃在学校、住在学校,只有周日回家一次。

1987年转正后,我的工资按大专文凭定级,月工资68元,待遇大幅度提高。

岁月匆匆,2016年,我光荣退休,但民办教师的10年生涯,永远激励我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民办教师任用证到公办教师录取通知书证,再到从事乡村教育三十年荣誉证,以及那一大摞模范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教学成绩优异奖的鲜红证书,见证了党的农村教育的发展历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民办教师生涯(散文)_薛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