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1-10-13 16:31:53

珊瑚化石证明 (运城)盐湖一带曾是大海

盐湖区在古代是河东郡的中心,是尧舜甸服之地,大禹建都之邦,有“夏墟”之称,也有“魏都”之誉。

这里自古以来物产丰富、文化昌盛,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被史学界确认为中国上古时期历史舞台的核心。近日,记者走进位于舜帝陵公园的盐湖区博物馆,探寻这片土地远古时期的文化风貌和发展进程。

盐湖区博物馆成立于1958年,建馆60多年来征集出土的文物和家藏传世文物,来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各个时期。该馆共有4个展厅,分别为“文明源头”“富庶之乡”“王朝命脉”和“烽火盐湖”,生动展示了运城历史发展各个阶段的文化遗存。

“文明源头”展厅,主要展示了运城上古时期至新石器时代时期的各类文物。

珊瑚化石证明 盐湖一带曾是大海

盐湖距今已有0.5亿年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盐池。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发展史,也是运城盐湖的成长史。自上古时代,先民们就在盐池通过最原始、最古老的办法制盐。人类的第一场战争“黄帝大战蚩尤”就是为争夺河东盐池而起的。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有数千年开采史的盐湖静静伫立在中条山下。

不过,鲜有人知道,远古时期的盐湖其实是一片汪洋大海,到了侏罗纪后期,造山运动的作用使得中条山隆起,盐湖才得以形成。记者在盐湖区博物馆“文明源头”展厅所看到的珊瑚化石、蚌壳化石、蕨类植物化石和古生物化石等,就是证明当时盐湖一带是汪洋大海的最好证据。

据盐湖区博物馆馆长马志刚介绍,展柜里的珊瑚化石高15厘米、宽11厘米,是从我市古河道沉积的地层中出土的。珊瑚化石旁的鸵鸟蛋化石长18厘米、直径16厘米,是在中条山上的沙土层中挖出来的。这颗鸵鸟蛋化石一侧还有破孔,很有可能是小鸵鸟孵化出来时留下的痕迹。据考古工作者从地层断面考证,在200万年前,我市12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百分之八十的面积是汪洋大海,只有中条山是陆地。

那时气候湿热,陆地上森林茂盛,犀牛、大象、鸵鸟、羚羊、老虎、豹子、鹿和野猪等动物,在中条山的森林中到处都有。展柜中,于泓芝驿镇王过村北出土的额鼻角犀头部化石,就可以证明这一点。这件化石是2005年有村民在20余米深的沙场取土时发现的。额鼻角犀,正是生存于早更新世时期。再加上近年来从中条山上出土的象牙化石、鹿角化石及羚羊化石等,都说明当时盐湖一带气候温暖湿润,湖泊相连,适合各类动物繁衍生存。

展柜里还展出了许多黑泥、芒硝、原盐等,都出自盐湖。

这里曾生活有中国大地上最早的居民

盐湖一带是人类最早的家园,盐湖也被称作“文明源头”,除了有史学典籍的记载,还有考古发掘的物证。

1995年,中美两国科学家在距市区东南100公里的垣曲县考察时,发现的世纪曙猿化石,是生活在距今4500万年前的灵长类动物——曙猿遗留下来的。中华曙猿是低等灵长类动物向类人猿进化的过渡阶段。它主要活动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温暖湿润的林地里,虽然个头不大,但已具备了灵长类生物的特征,比如下颌角有圆角、门齿较小、下巴前缘直立等。

世纪曙猿化石的发现震惊了世界。它的出土,不仅填补了早期灵长类哺乳动物化石的空白,而且从进化论的角度分析,还推翻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在此之前,世界最早的灵长类生物化石出土于非洲的法尤姆地区,距今约3500万年前,而垣曲世纪曙猿化石的发现,将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

展柜里还展出了许多石器时代的用具。这些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等石器和骨器告诉我们,这片土地逐渐开始出现了人类生活过的气息。比如,展出的石斧,长16厘米、宽7厘米、厚4厘米,刃部锐利,经专家推断它应该是被捆在木柄上作为狩猎使用的武器。还有石斧旁的石镰,长11.7厘米、宽7厘米、背厚0.3厘米,刃部同样锐利,把它的尾部夹在木棒上,用树皮缠紧,可用作收割农作物的工具。

这些用具都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逐渐从采猎时代进入农耕时代。当时,北方各地的农作物主要是粟和高粱,南方则以水稻为主。展厅里展出的石犁等新石器时代农具,就是在稷王山区犁宝疙瘩一带发掘出土的。上古时期,盐湖所在的今晋南地区,农耕文明十分发达,加上盐池生产的食盐可以强壮人类筋骨,以及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所以在新石器时代人口较多,物质较丰富。现在,已经发现的盐湖周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就多达200余处。这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著名的西侯度遗址,盐湖区博物馆里展出的许多石器时代遗存正出土于此。

除了已经展出在盐湖区博物馆的打制石器外,考古学家们还从西侯度遗址出土的若干烧骨中,发现了人类最早的用火痕迹。烧骨的发现,说明人类在这个时期已经使用了火,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人类最早用火的地方,是全世界人类用火最早的遗址之一。同时,间接表明人类已经慢慢告别茹毛饮血的时代,逐渐进入熟食阶段。

西侯度遗址的发现,也证明远在180万年前的更新世,盐湖周边就有我们的先民在生存繁衍,他们是生活在黄河流域最早的居民,也是中国大地上最早的居民。

这里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盐湖区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带,土地肥沃,又有得天独厚的盐湖资源,因此从黄帝、尧、舜、禹,直到夏商周时期,国都均建在盐湖周边地带。

人们耳熟能详的《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就是4200多年前,舜帝在盐湖巡视时吟唱的。据《竹书纪年》和《孟子》等文献记载,舜帝晚年居住在盐湖区鸣条岗,最终卒于鸣条。

而从盐湖区博物馆展出的《盐湖周边建都图》里可以了解到:黄帝都新郑,喾都今偃师,尧都今临汾,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夏都安邑,商都安阳,周都今西安,这些都城都以盐湖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而建,使晋南地区成为中国上古时期历史舞台的核心区域,充分说明盐湖区一带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史记·五帝本纪》云:“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所以,运城盐湖所在的晋南地区,是最早称作中国的地方,也是华夏民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从茹毛饮血的时代进化到农耕文明的时代,人类历史从不曾停下前进的脚步。盐湖区博物馆展出的大量祭祀玉器表明,人类精神文明发展正在逐步萌芽。这些玉器大都出土于中条山南的坡头遗址。中国古代以美石为玉,凡是玉制物品,都称为玉器。中华民族有崇爱美玉的习俗,汉字中凡和玉字有关的都多为褒义,常常具有珍贵、崇高、美好和纯洁的含义。展柜里的玉琮,形状外方内圆,中间带有圆孔,象征天圆地方,不少学者认为这是祭祀天地的礼器或是祖先崇拜、事神祈福的祭器。

到这里,我们参观完了“文明源头”展厅展出的大部分文物,展厅虽然不大,但是关于运城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存却十分丰富。河东这片古老而丰腴的土地,哺育了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孕育了绚丽夺目的华夏文化,令人油然而生敬意与热爱。

这些古化石、新石器、玉器等,不动声色地在时光长廊中静默,把远古的信息密码带到了今天,也把今天的我们带进了历史长河的源头。

薛丽娟 吉梦琳/文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珊瑚化石证明 (运城)盐湖一带曾是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