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电讯管理_运城邮政电信志
泓芝驿古时夫我国北路驿站之一,列为极冲。驿站马号设在真武庙后。明清时期有驿马62匹,马夫31名,驿卒90名。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从高平、风台、襄垣、阳县调来马匹、马夫,泓芝驿站马匹增到77匹,马夫38人,驿卒90名。清末驿站渐废。
运城境内邮递,明清时设总铺、铺递。运城铺递14个,总铺设在城内。南路有圣惠、贺村2铺;
北路有霍赵、下郭、西汤、占村、泓芝驿5铺。安邑铺递14个,总铺设在安邑。
南路有小吕、杨村、秋风、三桥4铺;北路有尉郭、西明、胡张、泊头4铺;
西路有牛家洼、常村2铺;
西北有水头、曹张2铺。
解州境有铺递6个,总铺设在解州。
南路有三兴昌铺;西路有胡村、席张2铺;东路有长乐、张耿2铺。
清道光三十年(1850),英商在运城开办领事邮政代办所,直属英国邮政总局管辖。清同治年间,运城新置同泰和民信局。
同治六年(1867),领事邮政代办所划归香港邮局管辖。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撤销。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刘临喜在运城开办大清邮政运城分局,系二等局,有局长、信差、邮差共10多人,下设解州、安邑、茅津渡、夏县、芮城、曹张镇、北相镇、 张店镇、陌底镇、舜帝庙、中黄镇等12个代办所。
清宣统元年(1909),运城建立报房1 处,属上海电报总局侯马电报子局管辖。
清宣统三年(1911),大清邮政运城邮政分局更 名为中华邮政运城邮政局,局机关在姚家巷口,下辖安邑、临晋两个三等局和北相、解县、猗氏等21个代办所。
民国2年(1913),运城军用电信局成立,人员4名。同年,还成立了运城电报电话局。
民国13年(1924),安邑成立军用电话局。之后,解县亦成立军用电话局。
民国18 年(1929) 6月,运城军用电信局改称军电分局,人员增至30余名。
民国27年 (1938),日军侵占运城,首先给中华运城邮政局派驻5名日本人,分别担任副局长、邮务 长、会计、事务员等。之后,又成立华北电信公司运城电报电话子局,局长、副局长、工 头、技术员均由日本人担任。
民国34年(1945) 8月20日,驻运城日军投降,局长田野 文将电报电话子局移交给原运城四等电报电话局马成俊。
民国36年(1947),太岳邮政局 管理局三分局人城,接收了运城中华邮政局。之后,相继设立了安邑、运城、解县三个人 民邮政局,共有干部职工25名。
民国37年(1948),3个人民邮政局归晋绥行署邮政管 理局领导。同年,运城专署成立电话班。
新中国建立后,安邑、解县和运城专署分别成立电话站,人员20多人。解县电话站 后与解县邮政局合并,称解县邮电局,人员20余名。合并后均直属山西省邮电管理局领 导。
1953年,运城邮电局改为运城专区邮电中心局,并设立监督检查机构。全区各县邮 电业务归中心局领导,实行的是苏联经济管理模式,计划高度集中,管理较死,在一定程 度上束缚了职工的积极性。
1954年专署合并,运城邮电中心局撤销,恢复运城邮电局。
1956年,安邑、运城合并,县治运城。安邑邮电局改称邮电支局。
1958年,邮电机构随 并大县而合一,安邑、解虞、永济、临猗四县邮电局均为支局。
1969年,邮政、电讯分 设,运城县邮政局归县交通局领导,电信局归县人武部统辖。
1970年,成立运城地区邮政办事处和运城地区电信局,运城县电信局撤销。
1973年,邮、电两局重新合并,称运城县邮电局,人员增至130余名。
1983年更名为运城市邮电局。同年9月,根据《国营 企业工作法》和省区有关文件,实行局长负责制。
1985年,邮电局共有干部职工572 名。
1986年并归运城地区邮电局。
1988年,邮电局下设13个支局,9个邮电所,有干部 职工 594 人。
1990 年,邮电局有干部职工 471 人,其中高级职称 7 人,中级职称 44 人,初级职称81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