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运城城乡建设志
清代,市区多为土木结构的老式瓦房,官署、富豪建有砖木结构瓦房,亦有建二层楼 的。清道光二十年(1840)后,英国为掠夺盐池资源,在运城建起两座砖木结构小洋楼。
民国时期,运城市区房屋建筑无多大变化。
新中国建立后的五十年代末期和六十年代初,建有电影院、剧院、百货商场、解放路 实习饭店、火车站、汽车站、交际大楼(现市委机关)等,建筑规模较小,二层以上楼房 仅7幢。高层次公共建筑多在七十年代后期和八十年代出现。较大的公共建筑主要分布在 主干街道和次干街道上。中心广场和主干街道十字口有公共建筑群。
至1990年,河东广场周围有:河东剧院、戏剧学校大楼、地区博物馆(系仿古建筑)、地区建筑设计院大楼、地区电视大楼、地区人民银行大褛、地区财政大楼、地区建设局大楼和公安交警队大楼。
旧城区的主次干道上有市委大楼、市政府大楼、百货大楼(高四层,6000平方米)、 东风商场、邮电大楼、市广播电视大楼(主楼八层,高31.5米,铁塔最高处51.5米)、 凤凰楼宾馆、菊花酒楼、电影院、剧院、地区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头针大楼、地招宾馆大楼、市招待所大楼、市图书馆大楼、运中教学大楼等。
工农路和解放北路较大的公共建筑 有实习饭店大楼 (高六层,10000平方米)、供销大楼、地建大楼、建工俱乐部等。
河东路较大公共建筑比较集中,主要有地委、行署、经委、计委、畜牧局办公大楼、电业大 楼、外贸大楼、康杰中学教学大楼、教育学院大楼、河东大学大楼、师专教学大楼等。
市区立交桥东侧有地区粮油贸易中心大楼,黄河大厦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12层,为市区最高建筑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