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州,解县,解城地名考
《三国志·关羽传》:“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也,河东解人也。”东汉的河东郡解县在现在的什么地方呢?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河东府,临晋县,本汉解县地,后魏改为北解县。……
故解城,本春秋时解梁城,又为汉解县城也,在县东南十八里。晋惠公许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东尽虢略,内及解梁城是也。”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也说:“解州,解县,本汉旧县也,属河东郡。后汉及晋不改。后魏改解县为北解县,属绥化郡。”
又称:“蒲州,临晋县,本汉解县地。
以上二书均为东汉解县旧治,在当时临晋县东南18公里处的故解城。临晋县,唐属河中府。此后直到民国,县名相沿不改。1954年临晋县与猗氏县合并成临猗县。旧县治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20公里的临晋镇。故解城,据清光绪《山西通志》卷五十一《古迹考》所引猗氏人郭为观《郇城考》说:“考解故城有二,皆非今治。今治乃唐改隋虞乡县故治为之,而别于其五十里置虞乡县。其故城一在临晋之城东、城西两村之间,乃北解也;一在卿头村,乃南解也,其故迹皆存。”其中所说的北解旧治,即故解城所在地。
今人刘纬毅在其所著的《山西历史地名通检》(山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中:“解县,西汉置,属河东郡,东汉、晋不改,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改为北解县。故治在今临猗县临晋镇东二十里城西乡和城东村之间。”
考虑到古今地望方位角度的不同,刘纬毅的判定与《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的说法是一致的。这种说法虽然明确了东汉解县县治在今临猗县境内,但却将它与故解城视为一地,并混淆了与北解县治的不同,具体位置还是不明确的。
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解县名下另有解城。显而易见,故解城与东汉解县县治不是同一个地方。《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将故解城等同与东汉解县县治,合二城为一,是与《后汉书·郡国志》的记载不相符的。
又据《水经注·涑水篇》说:“涑水又西南径解县故城南。”郦道元为北魏时人,既然称有“解县故城”,那么必有北解新县治。
清光绪《山西通志》卷二十六《府州庭县考四》“临晋县”中即说:“汉置解县,隶河东郡。北魏太和十一年,分解县置南解县,而改解县为北解,徙治于汉县故城西北十八里,胥隶河东郡。”
由此可见,北魏时不仅解县县名改为北解,县治也不在同一个地方。
那么,东汉时期的解县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后汉书·郡国志》“解,有桑泉城”,南朝·梁刘昭注:“《左传》僖二十四年,晋文公入桑泉。杜预曰在解县西二十里。”
《元和郡县志》“临晋县”又称“桑泉故城在(临晋)县东一十三里。”
清光绪《山西通志》卷二十七《府州庭县考五》。
据此推断,认为东汉解县县治在“临晋县东三十三里”,“以地望准之,汉解县当在今猗氏县七里而近也。”
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这一推断还是比较令人信服的。
清猗氏县即今临猗县城。因此我们可以说东汉的解县县治旧治应在今临猗县临晋镇东约16.5公里处,或者说在今临猗县西约3.5公里处。
至于今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在东汉时尚属猗氏县地,直到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1年)末年,才首次成为解县县治。
北魏太和十一年,解县改为北解县,又别置南解县与今山西省永济虞乡镇西。
北周武成二年(公元560年),废南解县。
至北周末年,又别置解县城于今山西运城解州镇。
《太平寰宇记》:虞乡县,“周明帝废南解县,别置绥化郡,今县西北三十里绥化故城是也。
周末,置解县于虞乡城东,于解县西五十里别置虞乡。即此邑也。”
清光绪《山西通志》卷二十七《府州庭县考五》:解州,“(北周)武帝保定元年,(绥化)郡废,改绥化县为虞乡。又别置解县于废南解县城东二十里、女盐池西北。”
北周末年,即公元580年左右,这是今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有史以来成为解县县治的最早时间。
注:解州关帝庙始建于隋朝天皇九年(589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