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大儒荀况——河东名人
荀况——先秦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先秦最后一位大儒。(约前336—前238)姓孙,赵国(今晋南运城一带)人,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也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先后在燕、齐、赵、秦、楚等国从政或讲学,曾为稷下学宫的领袖,担任过兰陵令。
荀子的著作,见于《荀子》一书。其中,《劝学》、《修身》、《不苟》、《天论》、《正名》、《性恶》等22篇,都为荀子亲著。
荀子对儒学的重大贡献,在于他博取先秦诸子思想之长,创造性地充实改造发展了儒学。
一、提出“隆礼重法”思想,发展了政治儒学。
二、复办稷下学宫,育人传教,成为稷下学宫的领袖,“最为老师”,“三为祭酒”。
三、荀子作为先秦最有成就的逻辑学家之一,在逻辑研究上的贡献主要在概念论上,提出“制名以指实”。
四、对哲学儒学的创造性贡献:
1.提出“性恶论”和“化性起伪”说;
2.提出 “人之所以为人者”、“人之异于禽兽者”的“明分使群”说;
3.自然观上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辨证观点;
4.提出了“形具而神生”说,在认识论上形成朴素的辨证方法;
5.历史观上主张古今贯道和以继承为主的因革损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