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运城市夏县县委组织部坚持立户、建户、管户并举,全面实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为全县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建起“红户口”,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收到明显成效。
一是明确标准立户。 出台《夏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从“任职备案、日常管理备案、档案管理”等方面入手,列出具体举措28条,为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档案提供遵循。 突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职责任务,以工作履历、考核鉴定、教育培训等为重点,将档案材料细化为11个类别,并设计档案样本下发至各乡镇、各村参考。同时明确了党组织集中换届、届中调整后1个月内向县委组织部备案要求,细化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届中调整任职备案6个步骤,对考察各个环节进行细化量化,增强了规范性和操作性。
二是明确路径建户。 召开全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推进会暨培训会,专题安排部署,强化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工作人员能力水平。 按照“一人一档”要求,每个乡镇集中精力,整理出一份质量较高档案,报县委组织部审核通过,树起标杆,推动工作高质量开展。设立档案沟通热线,建立档案工作交流群,及时推送相关信息,交流工作经验,推动档案工作快速推进、全面开展。 实行村(社区)党组织初步审、乡镇党委(社区服务中心)具体审、县委组织部复查审的“三级联审”方式,对备案相关材料进行逐级审核,确保备案内容和各项数据客观准确、真实可靠。
三是明确责任管户。 明确村(社区)党组织具体责任,督促其真实准确报送各类相关资料;明确乡镇党委(社区服务中心)直接责任,落实落细信息采集、审核把关、资料报送等要求; 明确县委组织部主体责任,坚持“责任到人、专人专管”,购置专用档案柜、档案盒等,建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档案管理8项制度,实施档案查、阅、借、转全过程留痕制度,有效杜绝篡改档案、泄露信息等现象,确保档案安全、使用高效。 对出现伪造、错报、瞒报相关信息的,进行严肃追责问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