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东教育界初中教育这个阶段上,相信许多人对东康中学不会陌生。近年来,东康中学异军突起,考入重点高中的学生一度在运城市遥遥领先,成为运城市教育界的一匹黑马,成为家长们眼中的理想学校,也成为运城市乃至黄河金三角地区名声斐然的河东名校。这所原来名不见经传的民办学校,缘何成长为社会关注的名校,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源于东康中学在育人思路上不断坚持的“立德树人”理念,培养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多年的探索中,东康中学校逐渐形成了“四讲二实践一评价”的育人方法,使得“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东康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从而让每一个东康学子都茁壮成长,成为别样的风景。 校长基本育人观 培养素养是关键 提起东康中学,不能不提一个人——他就是东康中学校长张新民。说起学校的教育,以及东康中学校的育人理念,张新民有聊不完的话题。 “一个学校的好歪,老百姓看的是你的教学质量。”张新民说。 说到成绩,东康中学底气很足。十多年来,考入康杰中学、运城中学等重点学校的人数始终保持运城市第一,合格率、优秀率始终名列前茅,即使是在摇号学生比例高达70%的2017年,东康中学也保持着这样的记录。 截至目前,东康中学已向高中输送1万余名合格毕业生。他们经过3年高中学习,10余名同学叩开北大、清华、北京电影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名校大门,千余名学生分别升入985、211院校。“成绩离不开优秀的教师团队和良好的校风学风,老师们求新、求真、向上的精神是学校不断发展的动力。”张新民说。 “成绩好只是学校育人的一个方面,我们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这就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张新民告诉记者。 怎样培养学生基本素养?记者问他。 张新民说,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学校教育应该关注这么几点: 首先,注重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课堂是培养学生诸多能力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中,在学科知识学习基础上,从“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指标体系下,依本学科知识去培养学生的“素养”。要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学科知识讲授结合起来。从而,在教材理解与整合、课堂设计与引导、文本知识与实践结合等方面去认真思考,创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质疑、批判和创造精神,进而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其次,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审美情趣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审美情趣的培养,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兴趣。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生涯规划的萌芽期,学校在国家课程之外的素养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三个基本素养方面的兴趣,为学生未来职业方向的发展奠定基础。 再次,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贯穿学科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或研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走出课堂、走出书本的必要手段。这个活动中包括德育、认识社会、文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获取信息、批判性思考、合作探究、创新能力培养等诸多因素,学校教育教学的设计中应关注到这一点。综合实践活动或研学活动内涵非常丰富,所以在开展此项工作时,要有深思熟虑的设计,并且结合学校的育人目标做系列的设计。 扎实德育育人 成就全面成长 近年来,东康中学在德育工作中把养成教育作为基础工程,推进“四讲”的德育模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式的“四讲”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学校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全体师生提出了“说好‘三句话’,做到‘四个不’”的基本礼仪和规范要求,“三句话”即您好、谢谢、对不起,“四个不”就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不说脏话、不喧哗打闹。要求全体师生“时时讲”,常挂在嘴边,常记在心里。东康师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诠释着言行一致的良好习惯。 “天天讲”,每天早上第一节课前有一个3~5分钟的“晨训”,内容主要有校内文明行为养成、当前国内精神文明建设要点、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安排、校园内不文明现象等等。名人故事、校园故事、感恩故事、诚信故事、心理解忧等都是演讲者为同学们精心准备的内容,创设性的情境教育,自然而然的生活场景感染了学生,唤醒学生的真情、善良。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还有“午歌”,全校师生同唱一首健康的、正能量的歌。 每周一升国旗,是东康中学常态化、固定化活动。国旗下演讲内容涵盖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开拓学生视野,激发使命感与责任感。一月一主题活动,是东康中学探索学生德育教育、激活学生培养机制的方法之一。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实际情况,提炼了“十大教育主题”。在校期间每月围绕一个主题去开展活动。主题班会就是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活动。 “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东康中学优异的教学成绩离不开扎实的德育教育。”东康中学校政教处主任董明军老师说。 综合实践活动 精彩校园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是东康中学在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下,把学校德育工作向社会拓展和延伸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形式,也是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重要方式。自2015年开展以来,得到了学生的拥护、家长的支持、社会的赞誉,也开创了山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先河。2017年9月,教育部也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从国家层面确定了中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17年寒暑假,东康中学开展了“寻找美、发现美、呈现美——社会公益活动”和“我参与、我快乐、我体验——探索生活中的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2018年假期里也先后组织了“不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收获”“缤纷的世界,精彩的寒假”“春节记忆”“寻找改革印记,续写时代华章”的主题活动,紧扣时代脉搏,贴近学生生活。陈雨潇同学以“三代人居环境的变化”为题,通过视频形式反映改革开放40年巨变,被新华社转发,点击量达60多万人次,在全国范围内受到关注。 东康中学校教导处主任张革老师告诉记者,社会实践活动使同学们有机会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接受教育、磨练意志、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从而成为走向社会的一次“彩排”和“预演”。东康中学以开阔的视野、大胆的探索意识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寻找着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新方向。 万里研学拓视野 不拘一格评人才 研学活动是东康中学又一项德育特色。学校在学期中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开展了解 “三农”(农村、农业、农民)、工业、科技、人文、地域文化、社区文化等内容的小范围、短期的研学活动。传统文化节日,国家节日开展以项目式学习为主的研学活动,把活动内容和学科知识、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设置问题情境,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在任务驱动下,通过体验去学习,去思考,去总结,去反思,既发展了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学校先后组织了北京研学之旅、南京研学之旅以及国外研学之旅等研学活动,将项目式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带给了学生不一样的体验。 东康中学校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深信“最好的课堂在路上”,把国内和国外研学相结合,让学生近距离体验人文精神,充分发挥国内外资源的育人功能,提高德育有效性。研学之旅,通过历史积淀和人文精神的萃取与提炼,采用行走、体验、传承、感悟、实践的综合化一体培养模式,设计探究性课题研究,确定研学主题,结合当地的资源特色自主选择和整合,进行相关课题的资料收集和片段小结,完成研学报告。 东康中学校课研处主任郭海燕老师告诉记者,研学之旅,让学生们实实在在体验到本土文化之外的他乡文化。同学们走进他乡,感受变化,欣赏文化的另一种丰盛;研学之旅,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科整合能力、合作能力、责任担当等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得到了提高,人文素养得到了提升;研学之旅,促进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德育更加生活化、近距离化,从而更加直抵心灵,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东康中学自2009年起,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了《幸福成长足迹》校园档案,记录了学生在校三年来的阅读记录、新学期的老师寄语以及家长的殷殷期望,有学习生活上所取得的成绩、获得的荣誉,有学习生活中的不足、自己心中的困惑,有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还可以提出对老师、家长、同学的合理要求及希望。每周四最后一节晚自习,班主任组织学生在小组范围内,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希望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让每一个学生在反思中查找不足,不断进步,树立自信,收获成功,也希望教师、家长、同学共同参与到学生的成长教育中,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代表三年求学结束的毕业典礼上,学校会隆重将档案发给每个学生。据了解,教育部从2019年也倡导每个学校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东康中学的《幸福成长足迹》已早早开始了尝试。 “德育是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东康中学就是用一句句实话、一件件实事真正落实德育教育。让学生成为具有广博的文化理解力、独特的生命感受力、深刻的探究思考力、坚定的责任践行力的新时代公民。”张新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