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日,天刚蒙蒙亮,蔡军全就来到黄瓜棚里忙活着摘黄瓜,前一天几个商贩跟他订了1000多斤黄瓜。
“多亏了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还有县委办的帮扶和农商行的支持,让我建了这个温室大棚,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蔡军全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村里送来致富经
蔡军全是古绛镇北步康村人,2012年在陕西省榆林市金属镁厂打工,妻子在家种地,儿子上高中,日子还算过得去。一次意外事故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平静。2013年6月的一天,蔡军全像往常一样在镁厂倒动罐盖,一不小心,百斤重的罐盖掉下来,重重砸在他的脚上,导致他四根脚趾断裂。手术后,他一休养就是两年,一家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断了。家里只有几亩旱地,收益微乎其微,又面临着儿子上大学的问题,全家陷入困境。2013年年底,他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7年年初,北步康村“两委”积极谋划,调整产业结构,先后5次组织村民到曲沃县磨盘岭农业观光园区等蔬菜基地考察参观,最终确立了大棚黄瓜种植项目。但北步康村并非贫困村,发展产业不能申请到村扶贫项目资金,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需要村民个人投资。每个大棚十多万元,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有点困难,很多有意向的村民纷纷打了退堂鼓。蔡军全觉得这是个翻身的机会,但缺乏资金,刚燃起的热情又被浇灭。
政策引来金融活水
村里谋划产业,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动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其中。他们帮蔡军全出主意,“按照国家扶贫政策,贫困户发展产业可申报产业扶贫项目,有了项目就可以申请扶贫小额信贷,免抵押、免担保,政府全额贴息。”听完驻村工作队的讲解,他豁然开朗,这个政策简直就是雪中送炭。他立即到县扶贫办申报了大棚黄瓜种植产业,县扶贫办和驻村工作队根据他的评级授信和产业发展情况,指导他向县农商银行申请5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经过贷前调查,他成功通过审批,一次性贷款5万元,期限3年。他心里有了底,又借了七八万元,凑够了建设大棚所需资金。
2017年5月,北步康村高标准大棚建设项目如期开工,流转土地100亩,建成了17个高标准温室大棚,占地84.4亩。蔡军全家的大棚占地5亩,棚内面积1.7亩。村里请来了技术员,一边集中授课,一边实地指导。蔡军全总是全程跟着技术员,生怕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 当年11月份黄瓜上市,一直能销售到来年6月,一个种植周期他收益近7万元。 小额信贷成为脱贫大动能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提升,蔡军全家的大棚产量越来越高,收益越来越好。2018年收益7.3万元,2019年达到11万元,为了送菜方便,他还买了小货车。今年3月他又承包了一个大棚,今年5月,他如期还清了贷款本息,等走完程序,他就可以拿到全额贴息。他不仅脱了贫,还致了富。
和蔡军全情况一样,绛县依靠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多达1100余户,他们在“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下,自力更生拔“穷根”,“贷”出脱贫致富加速度,所贷款用于特色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项目的发展,切实解决了昔日贫困户“想发展、没有钱、贷钱贵”的难题,为那些想要发展产业脱贫致富而没有本钱的贫困户送去了“真金白银”的帮助,形成金融为脱贫攻坚提供持续有力支撑的良性工作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