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总量跃居全省第三;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连续两年全省第一;粮食总产实现“五连增”,增长到32.1亿公斤,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64.5亿元,与2010年比较,年均增长7.5%;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旅游总收入增长两倍多,第三产业比重达到了46.1%,超过第二产业……“十二五”期间,我市认真落实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各项政策措施,以“三个一百”为抓手,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转型阵痛和风险挑战,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 “十二五”时期,我市立足运城农业资源禀赋,以农业现代化为主攻方向,以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经营市场化为工作路径,推动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十一五”末的4684.7元增加到8718元,增长了86.1%,增速连续5年高于GDP增速;农产品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从“十一五”末的96亿元增加到251.7亿元,增长162%,国家级龙头企业发展到7家,比“十一五”末的5家增加了2家;全市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1523个,涌现了永济市水峪口村、盐湖区雷家坡村、临猗县黄斗景村等一批精品村和典型示范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全市共建设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443个,完成投资111.6亿元,涌现出临猗县庙上乡的万亩红枣示范园、新绛县丁村设施蔬菜示范园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全面启动了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登记工作,开展了703万亩、2390个村的地块调查工作。累计完成土地流转212.8万亩,占全市家庭承包总面积的27%。 “十二五”时期,我市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两条路径,不断推进结构调整和强化技术改造,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合理,产品结构不断升级。工业新型化培育上,大运集团年产1万套货厢和2万套车架、平陆复晟铝业80万吨氧化铝、同誉铝合金汽车轮毂、亚宝工业园、永济广海铝业铝型材、永济新时速采煤机电机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特别是平陆复晟铝业80万吨氧化铝项目,创造了国内铝工业项目建设的新奇迹。固定资产年度投资今年预计达到1400亿元左右,5年累计超过5000亿元,年均增长20%,增速高出全省1个左右百分点、高出全国4个左右百分点。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连续迈上4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大关,2014年达到691亿元,增速始终保持在全省前三名;重点项目建设落地项目1300余项,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重点项目“六位一体”指标任务均超额完成,综合排名位居全省前列。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实施,运城机场新航站楼投入使用,大西高铁运城段、侯西铁路电气化复线改造、运城至河津高速等建成通车,特别是大西高铁的建成通车,增加运城的物流、人流、信息流。企业挂牌上市实现了零突破:2015年5月19日,永东化工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打破了全省3年来无上市企业的记录:先后有长荣农科、寰烁科技、宏安翔科技3家企业于2015年在新三板成功挂牌,有22家企业在Q版挂牌。 “十二五”时期,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结构趋于合理,所占比重大幅增加,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今年预计达到44%,超额完成40%的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主动力。全市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3家、保险机构35家、证券机构6家、融资性担保公司16家、小额贷款公司55家,初步形成了主体众多、功能互补、机制灵活、运行较为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围绕建设以“古中国”为标识的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这个中心,我市狠抓宣传促销,加强文物保护,扩大对外开放,全市旅游人气明显提升,旅游收入再上台阶。现代服务业大踏步发展,“互联网 ”金融、民生服务、电子商务、物流、交通、文化、旅游等发展迅速,推动了资源共享开放,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运城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天虹创惠网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