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 说起家风,盐湖区新城社区鼎鑫地标广场小区业主、63岁的李玉堂说:“我家的家风以勤俭持家为先。”
祖辈言传身教
好家风激励前行
小时候,李玉堂吃饭,饭桌上常常会掉下饭粒,爷爷就会让他捡起来吃了。 爷爷说:“粒粒皆辛苦,不能浪费粮食。我小时候总是饿着肚子没有吃的,树皮、野菜都吃过。”听了爷爷这番话,李玉堂才知道父辈为何这样爱惜粮食。有一次上学,李玉堂向爷爷要了二分钱买糖块吃,第二天又要零钱,爷爷给了三分钱。 爷爷心疼地说:“昨天你要了二分钱,今天又要了三分钱,这就花了五分钱。这样下去,全家还怎么生活?”当时,农民都是用全年的工分折算成现金分红,劳力少的家庭年底结算时分不到一分钱。爷爷告诉他,全家人口多,劳力少,只有节约每一分钱,才能维持全家人生计。
“除了在生活上要求勤俭节约外,爷爷还要求我们对待工作要干一行爱一行,忠于党和国家。爷爷去世后,父亲用他的言行继续教导我们。”李玉堂说。
李玉堂的父亲原是县印刷厂的一名技术工,除了生活中勤俭节约,他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他先后担任车间主任、副厂长、厂长,他用高超的技术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业务骨干,曾获得“优秀标兵”“先进模范”等称号。父亲用行动,为李玉堂树立了典范。
1976年,李玉堂从运城卫校毕业后,被分到稷山县防疫站工作,半年后又被调到稷山县卫生局工作。 1999年,他被调到稷山县妇幼保健院担任副院长。这些进步,离不开他爷爷和父亲的言传身教。在工作期间,李玉堂通过自学先后获得大专文凭和本科文凭。闲暇时,他坚持每天看《人民日报》《健康报》《山西日报》等,学习党的政策、方针,将工作干得更好。退休后,李玉堂当选为稷山县诗联学会会长、稷山县作家协会主席,在诗联创作与文学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奋进。 自己身体力行
好家风传递正能量
好家风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每天,李玉堂坚持步行一万步以上、写一篇散文,平时,他还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经常帮子女带孩子,身体力行传承家风。
由于身体原因,李玉堂53岁时就提前退休了。 为了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从2000年10月开始,李玉堂坚持每天晨练,行走1万步以上。多年来,从没有中断过,他的体重从100公斤下降到75公斤。他还组织了阳光徒步团,多次参加“万步有约”活动,带动十几名队员养成了科学健走的习惯。
除了晨练外,李玉堂坚持每天写一篇散文,发表的散文有一千余篇。其中,《领着老妈防新冠》获稷山县枣花文学社主办的“我的春节我的年”征文大赛三等奖,《我为父母洗手脸》在中国散文网、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举办的第四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评选中获银奖。李玉堂用言行教育后代,做事要持之以恒。
每逢周五至周日,李玉堂是最忙碌的:周五,李玉堂在新绛接上放学的孙子,乘坐高铁到运城补习英语、数学。周日下午又陪孙子乘坐高铁返回新绛。他和妻子除了照料孙子的一日三餐,还给孙子正能量引导。 李玉堂说,陪伴孙子是很有意义的事情,能够成功培育出一代学子,比万贯家财更有实际意义。
每逢家庭聚餐,李玉堂的家庭成员都恪守勤俭节约的好家风,每次都坚持“光盘行动”,不剩饭菜。洗手时,孙子会提醒李玉堂和妻子要节约用水,水龙头要关小一点。看见奶奶做家务时,孙子会主动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身教胜于言传。如今,李玉堂一家四世同堂,其乐融融。受李玉堂的熏陶,他的家人都对家风铭记在心,并在日常生活中见诸行动,让好家风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