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社区 首页 运城头条 农业农村 查看内容

农耕文明的故乡是运城

2020-11-4 08:42| 发布者: 社区1号| 查看: 143| 评论: 0

摘要: 黄河出河套后,沿吕梁山脉自北而南,触及秦岭后又折向东流,在中国版图上画出了“几字形”的最后一个大弯。在母亲河这个温柔辽阔的臂弯里,“躺”着一块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土壤肥沃、雨量充足的河谷盆地——运城 ...
黄河出河套后,沿吕梁山脉自北而南,触及秦岭后又折向东流,在中国版图上画出了“几字形”的最后一个大弯。在母亲河这个温柔辽阔的臂弯里,“躺”着一块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土壤肥沃、雨量充足的河谷盆地——运城盆地。   

这里古称“河东”。正是在这块天造地设的人类宜居之地,中华先民披荆斩棘,胼手胝足,孕育出中国最早的农耕文明。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蚩尤,尧、舜、禹,都相继活跃于河东大地。   

山西运城,后因“盐运之城”得名,也从此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传说、神话和历史绘就农耕文明画卷   

从中国农耕文明的起源角度来看,2020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落户运城,着实有一种“回家”的意味。   

今年9月20日,丰收节前夕的运城笼罩在连绵细雨之中。透过朦胧的雨雾,河东大地上一块块密密匝匝、硕果累累的玉米地、果园如同等待检阅的军团,向人们传递着丰收的骄傲。

在这农耕文明的故乡,农业仍然是屹立不倒的支柱产业:传统农业大市运城的粮食、棉花、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种植面积和产量,常年位居山西省第一;运城的263万农民和10万余名农业经营者,是中华农耕文明最忠实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运城人对于自身传承的农耕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和自豪感。从先秦至今,运城可谓人文灿烂,名胜数不胜数,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历史上的庞然大物。比如,运城市闻喜县有出过59个宰相的裴柏村,解州镇有武圣关羽家庙、祖庙,但当地人最推崇的“运城往事”还是属于“尧舜禹”,那是中华民族的原创时代。 

行走于运城各地,处处可见以尧舜禹时代命名的历史遗迹:舜帝陵、舜王坪、大禹渡、禹凿龙门处……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在这里似乎真实存在。 

运城有个稷山县,这个“稷”大大有名,乃是中国农业的始祖后稷。《孟子》曰:“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据说后稷原名弃,诞生于此地,天生就具备“袁隆平式”的科学精神,常常到田野中研究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探索春播秋收的农作规律。周围百姓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改良了半野生状态的农业种植,形成了中国第一批正规化运作的农业基地。弃的名声不胫而走,传到大人物耳中,于是尧封他为农师,舜封他为后稷,中华农耕文明的新纪元就此创立。   

大禹治水、后稷教农、嫘祖养蚕……中华农耕文明的先祖齐聚运城。如果说,上述说法有些类似民间故事,尚不足以为历史学家所采信,那么运城历年来发掘的诸多考古遗址更具说服力。   

在垣曲县下川遗址,出土了石磨盘、锛形器等原始农具,说明早在1.6万年前此地就开始了“狗尾草”的驯育和最原始的农耕。在运城发掘的400余处石器遗址中,有碳化黍壳出土,也有“牛耕耧播图”出土,说明河东先民已大量种植北方旱作农作物,并掌握了粮食加工技术,农耕文明的传承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   

关于运城的农耕文明起源,传说、神话和历史交织在一起,绘就了一幅浪漫的画卷。或许这幅画卷不能写成一篇确凿的论文,但它却足以留住中国人浓浓的乡愁。   

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告慰祖先   

农耕文明,传承不易,革新尤难。如今甚至出现了“谁来种田”的忧思。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这首《南风歌》,据先秦古籍《礼记》记载为舜所作,是运城农耕文明史上的一首杰作,写出了先民对大自然的礼赞和敬畏。农业靠天吃饭,温暖湿润的南风可以说是运城农业的命根子,传统农业就这样匍匐在大自然的威力下一代代延续下来,个中艰难不言而喻。   

今天,运城农业正在摆脱靠天吃饭的宿命。近年来,运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创建了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5个省级示范园区,加快推进果业出口平台建设,果品年出口量40余万吨,远销69个国家和地区。   

现代农业,增产增收不能单靠老天,更大程度上要靠科学技术。运城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实现“五网”配套,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同时配备农田土壤水分监测管理系统、农作物病虫情测报灯……依靠智能监控系统随时准确掌握田间空气和土壤温湿度情况,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这样的高标准农田,运城已经发展了450万亩。   

苹果、梨等温带水果是运城农业的优势产业。良种繁育、智慧果园、大数据集成、电子商务……从智慧种管到云端销售,运城加速果品全产业链提质提效。在这里,苹果种植过程的18道工序已形成标准化生产体系,打造了一批“抗重茬、双脱毒、免套袋、少拉枝、宜机化、早丰产”的现代化苹果示范基地,让运城苹果有了品质保证。在物联网技术的帮助下,农民只要在手机App软件上一点,浇水、喷肥、打药这些农活都可实现自动化。   

万荣苹果、临猗冬枣、盐湖酥梨、绛县山楂、永济葡萄……新时代的运城农业,在老祖宗后稷所教的五谷种植之外,早已发展出丰富多彩的新篇章。近年来,运城提出全市域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当这个传统农业大市彻底完成向现代农业的蜕变,当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告慰祖先了吧。   

“回得去的故乡”历久弥新   农耕,是人与自然的互动;丰收,是生命活动结出的硕果,是大地对于人类丰厚的馈赠。   

农耕文明自有其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穿越千年,不仅未见衰落,反而更加动人。探寻缘由,可能是其以生命的活动为核心,而生命的力量正在于生生不息,永远蓬勃向上。如果说,数千年前,农耕文明的出现解决了人类的生存问题,在人类发展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如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仍然非常重要,不可替代。   

当下,在工业化、信息化建设日新月异的中国,与时俱进的农耕文明正焕发出新的活力,它不仅继续填饱人们的肚子,还不断从精神、文化层面哺育着人们。

比如,旅游农业、休闲农业作为新兴的旅游领域持续受到热捧,传统农耕体验备受少年儿童喜爱,这其中不仅有着呼吸新鲜空气等健康需求,同样有仪式感、生命感悟等精神层面的收获。

又比如,在互联网上,人们既钦佩、崇尚袁隆平这样的农业科学家,同时也为李子柒这样用新形式传播农耕文化的网红点赞。更不用说,稼穑不易,珍惜粮食,是国家当前大力提倡的行动,得到全社会发自内心的强烈共鸣。凡此种种,都是农耕文明具备永恒价值的确证。   

行走在运城大地,感受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农业的交汇,令人恍然又欣然。农耕文明的故乡,在突飞猛进的求新求变中同样努力守住初心:运城不仅积极恢复、保护历史古迹,大力弘扬传统的中华农耕文化,还在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上把农业与二三产业紧密结合,发展旅游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科普农业等新的农业门类,把农业的生产过程、生产场景以及农耕文明的历史起源,都变成了旅游资源。

作为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的主会场,位于万荣县闫景村的黄河农耕文明博览园,围绕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集中展示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历史发展进程,令人耳目一新。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需要一个回得去的故乡。中国的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它养育了我们,又激励了我们。为中国农耕文明打造“回得去的故乡”,是运城的荣耀,也当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言论 登录立即注册

论坛精选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