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市韩阳镇种植香椿历史悠久,出产的红油香椿品质纯正、色泽鲜美、清香可口。这原本只能在春天享受到的美味,近来却听说,早已被韩阳农民端上冬日的餐桌。11月29日,笔者前往韩阳,一探究竟。来到韩阳镇祁家巷村西的地里,远远望去,一排排大棚鳞次栉比,农民们正忙着在大棚顶铺棉被、装卷帘机。室外寒风飕飕,棚内却温暖如春,一排排密密麻麻的香椿整齐排列,棚顶悬挂的智能喷水器喷出水雾,滋润着树顶已经冒出的香椿幼芽,红嫩鲜亮,透出淡淡的清香。大棚的主人是韩阳镇牛家村的农民,叫牛勤学。他高兴地对笔者说:“从10月下旬,我们就开始挖苗进棚,一个棚平均要栽10万多苗,到11月11日已经全部栽植完成,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管理,等着采香椿了!”牛勤学的大棚所在地,就是永济市鹏展香椿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香椿生产基地。在合作社的带领下,香椿从室外被请进了高标准的“别墅”,自动卷帘机、智能放风控温设备、智能喷水器、滴灌设备等现代农业智能设施一应俱全,曾经粗放管理的香椿苗如今也享受到了“星级服务”。合作社的发起人是韩阳镇盘底村农民张文军。他告诉笔者,韩阳镇东靠中条山,西临黄河滩,四季分明,光、热、水、山地及滩涂资源丰富,很适合发展香椿种植。目前,香椿这一特色产业已成为当地助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头脑精明,敢想敢干,在和张文军的交谈中,笔者感觉到,他是一个有着强烈发展意识和市场意识的新型农民。他说,虽然韩阳镇种植香椿历史悠久,但农户分散经营,管理粗放,没有形成规模经营效应和品牌效应,农民收入受市场价格变动影响较大,很不稳定;要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必须将农民团结起来,通过集中管理、统一销售,才能做大香椿品牌,将香椿这一传统产业做大做强。2011年9月,他发起成立了永济市鹏展香椿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过5年发展,社员由最初的5户发展到155户,辐射带动全镇20个村1000户,种植红油香椿1万余亩。合作社成立以后,建网站、冷库,改变农民包装香椿的老旧方式,很快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客商,香椿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香椿出产旺季,采收量剧增,大大超过了当天客商需求量的时候,合作社就通过冷库贮藏、错峰销售、腌制香椿等方式,解除农民后顾之忧,最大限度保障农民收入。合作社每年发往上海、北京、广州、南京等全国各地的香椿价值四五百万元,全市三分之一的香椿都是通过鹏展香椿合作社走出去的。2011年,张文军借着为陕西渭南客商提供大棚苗木的机会,参观了渭南大棚香椿基地,亲眼目睹了大棚香椿的高效益。当年,他便搞起了试验田。探索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由于自身大棚香椿栽植管理技术不成熟,出现了烂根死苗、香椿不出芽等问题,最严重时,一棚香椿能死半棚苗。为解决这个技术难题,张文军前往山东临沂大棚香椿基地学习棚内管理技术,掌握了大棚香椿温度、湿度、施肥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知识,一个棚的产量由原来的2000多公斤增至5000公斤,效益显著提高。今年1月,在永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合作社投资150万元,在祁家巷村西流转土地70亩,聘请陕西渭南的技术员开工建设了12个日光温室大棚、9个钢架大棚,建起了400亩育苗基地。12个温室大棚由合作社统一建设,建成后分属12户社员,实行分户经营、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等模式,生产所得归个人所有。张文军说,大棚香椿采摘期长、产量高、价格优,填补了冬季鲜香椿市场空白,一亩大棚年可产香椿7500公斤左右,预计一个棚香椿的收入在10万元左右。“再加上咱的香椿已经通过了无公害认证,今年的市场肯定是供不应求!”张文军信心满怀地说。 (天虹创惠网转载于运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