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时节,位于中条山前沿的张家坪村村西一排土窑洞前,一群村民正忙得热火朝天,有的挥铣舞镐正在紧张开挖,有的用平车推拉运土,这是该村开打窑洞、准备发展农家乐的一幕。小山村要搞农家乐?这一寄托了张家坪村村民脱贫致富希望的产业,带头人是两名女同志:胡莉荣,山西省党代会代表、夏县水利局干部,担任张家坪村第一书记;晖晓萍,张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她们两人,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扎实苦干,谱写了一曲农村发展的美妙乐章。强化党建引领,山村党旗飘扬张家坪村距离夏县县城10公里,与夏泗绿色通道紧邻,共3个村民组、129户、450口人,1700亩耕地。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有党员17人。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50.2%。2015年8月,夏县县委选派35岁的县水利局女干部胡莉荣到瑶峰镇张家坪村担任第一书记。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怎样把握扶贫支点,让贫困户限期脱贫?沉甸甸的担子,压在胡莉荣的肩上。经过认真走访调查和深思熟虑,几经召开支村委干部、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胡莉荣把自己精心描绘的张家坪新的发展蓝图和盘托出,得到大家的赞同。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胡莉荣高度重视党员和干部队伍的建设。面对党员活动室设备简陋、版面陈旧的现状,她和晖晓萍等支村委一班人积极向上争取、多方筹资15万元,建起一座集党员活动室、日间照料中心于一体的两层楼。高标准党员活动室内,安装了高级音响和大屏幕,每个党员对号入座,“一会三课”雷打不动。党支部开办的日间照料中心,村里26个五保户、60岁以上的单身、70岁以上的老人,每日两餐都有保障。全体党员亮明身份,服务群众。党支部设立“环境卫生岗”、“邻里和谐岗”、“交通安全岗”、“护林防火岗”,使党员变“无职”为“有责”,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全面发挥。改造延伸公路,方便群众出行胡莉荣担任张家坪村的第一书记,县委把她所在单位县水利局的精准扶贫点也确定在张家坪村。在单位领导和扶贫工作队队长张少华的全力支持下,胡莉荣如虎添翼、积极作为,给村里办了一件件实事。早在2006年,张家坪村新开的1.8公里村通路就与夏泗绿色通道接轨。可是,沟深坡陡、弯多路窄,村民出行安全仍是堪忧。2014年,村委主任张武贵个人垫款50万元,动用自己的大铲车、挖掘机、推土机搬山填沟,路面宽了、转弯小了、坡度低了,基础工程全部到位。胡莉荣上任后,和扶贫工作队、村干部共同向上争取140万元项目资金。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苦战,长1.38公里、宽8米的柏油路直通夏泗绿色通道,沿线栽植1600多株白皮松、高杆月季、香花槐等高等花草树木,成为夏县村通工程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紧接着,又争取扶贫资金35万元,硬化了村里8条巷道,水泥路修至各户门前。2016年,又争取资金57万元,实施了张家坪至马蹄古垛长1.8公里、宽4米的行政村畅通工程,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交通的便利。实施精准扶贫,致富山村百姓张家坪村共59个贫困户、216人。在精准扶贫的实践中,胡莉荣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对3个没有劳动能力的智障村民采取“输血供养”;对不能外出打工的贫困村民,创造条件,就近挣钱;对于多数贫困户,利用产业扶植,增强造血功能,努力实现限期脱贫的目标。环境整治、硬化道路、挖坑植树,100多位村民靠此增加了收入。村集体开挖16眼窑洞建设农家乐,承包给16个贫困户,先后不到半个月时间,每户增收3300多元。张家坪村适宜发展花椒产业,水利局精准扶贫工作队出资15万元,扩大花椒面积480亩,其中贫困户栽植达468.9亩。目前,花椒已成为该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发展面积已达1200多亩,人均2.6亩。同时,聘请专家为贫困户进行花椒整枝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确保这一产业效益明显,群众收入稳定增加。发力旅游产业,助推集体经济这些年,张家坪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如何破解“空壳村”无资产、无人才、无资源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领富带富和服务发展的能力,是胡莉荣一直思考的问题。她紧密结合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市场主导、因地制宜、一村一策、错位发展的思路。张家坪小山村,风光秀美、景色如画,村里排排窑洞、坐落有致。2016年,县水利局投资130万余元,在村西修建了一座2000立方米的蓄水池,既用于村民浇地,也供养殖场用水。同时,完成水保林540亩、封禁治理697.95亩,改善了山区农业生产条件。依据这样的条件,胡莉荣和支村委一班人将开办农家乐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进行重点培育。村集体租用贫困户土地入股旅游项目,在村西并排接连开挖16眼窑洞,建设乡村农家乐,逐步走出一条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新路子。胡莉荣还在探索实践着村民土地挣租金、上班打工挣薪金、旅游服务挣现金、项目入股挣股金,实现贫困户多元化收入的新的梦想。 (天虹创惠网转载于运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