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后来又在多个场合进一步阐述并丰富这一概念的内涵,体现了我国减贫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对扶贫开发思路与方法的重大创新。习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运城永济市地处山西省西南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会处的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国土面积1208平方公里,下辖7镇3个街道,265个行政村,人口45万。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5557户16104人,经过2015年、2016年精准脱贫和核查整改,永济市现有贫困户2196户5359人。 2016年7月到永济任职以来,在脱贫攻坚方面让我印象最深刻是城西街道水峪口村。该村地处中条山洪积扇前沿,土地贫瘠,农业生产条件很差,基本靠天吃饭,虽不是“贫困村”,但属于中条山下十几个山村的典型代表,整体贫困,2008年人均纯收入仅4000余元。 从2009年开始,该村招引山西溪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落户,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经过5年建设,已建成神潭大峡谷和水峪口古村两个项目。2014年正式运营,当年接待游客54.6万人次。2015年接待游客230万人次。2016年“五一”期间游客爆满,单日游客量创历史新高,达到6.2万人次; 国庆节期间游客量达到25.2万人次,同比增长16%,总收入1297.8万元。其中门票收入541.8万元,村里收入756万元。神潭大峡谷和水峪口古村两个项目建成运营前,我担任运城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金融办主任,曾多次到该村调研,对该村情况比较熟悉。 目前,水峪口村274户中有62户经营农家乐和商铺,130人在景区和古村打工,全村从事乡村旅游相关产业的人数达460人,占总人数60%以上,初步实现了“人人有事干,户户有钱挣”的目标,村民人均纯收入由4000余元增加到15000余元,翻了近两番。 永济市作为非贫困县,既没有贫困乡镇,也没有贫困村,有的只是贫困户,或者村子整体较为贫困。 水峪口村整体脱贫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下,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面对的多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灌水式”、“输血式”的传统扶贫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唯有变“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方能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因此,我认为,必须采取“短期保稳定、中期促发展、长期抓巩固”办法,形成当下要温饱、发展促脱贫、巩固奔小康“三步走”扶贫新模式,走出一条具有永济特色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路子,实现全市现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启示之一 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着眼维护稳定、打好基础 脱贫攻坚,首要的是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使其鼓足生活勇气,坚定脱贫信心。为此,我与84个市直单位2000余名干部一起,结对帮扶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并遵循“好的干部到扶贫一线去、好的干部从扶贫一线来”的原则,选派出22名党员干部到困难村、问题村担任第一书记,做到“进千家门、知千家事、解千家愁、帮千家富”,围绕“三稳”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一是稳人心。各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在进村入户后,用最真挚的情感、最务实的心态,迅速把贫困户的困难和最真实的情况摸清楚,把脱贫攻坚的政策讲清楚,激发广大贫困户的脱贫信心和热情,让群众感受到政策的温暖,形成团结和谐的帮扶氛围。 二是稳生活。按照“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标准,迅速解决贫困户急需的吃穿、住房、医疗、教育等需求,立即落实五保、低保、大病补助、危房补助、教育扶贫等扶贫政策,让困难群众看到发展的希望。我本人所帮扶的是栲栳镇正阳村,我和帮扶单位的同志了解到正阳村人畜吃水存在问题时,就现场办公,第一时间联系水利局更换吃水管。永济农商行的同志帮扶卿头镇张坊村,他们也在第一时间为贫困户缴纳了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并为贫困户捐赠了300件衣物,户均达到20件,随后每月为贫困户提供足够生活所需的米面油,并出资5000元对村委会进行了修缮。国土局干部职工自发购买贫困户生产的农产品,解决了所帮扶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三是稳方向。坚持“帮扶一户、减贫一户、销号一户”,全面掌握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科学制定贫困户脱贫措施,挖掘产业潜力,用足脱贫政策,挂图作战、措施上墙,迅速开展帮扶行动。同时,注重把基层党建作为落实帮扶举措的重要保障,尤其是针对一些软弱涣散的问题村、困难村“两委”班子,多次与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有权威的村民代表座谈,多层次、多方面了解情况,解决村主干之间的矛盾,帮助他们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村级“两委”班子,让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发挥出落实帮扶的支撑作用。 启示之二 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坚持培育产业、促进发展 在确保贫困户生活稳定的基础上,我们迅速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生产发展上,对贫困户进行了科学分类,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当前,永济在册的贫困户中,因缺劳力致贫的占37.1%,因缺技术致贫占21.5%,因资金致贫占14.3%,因病致贫占25.3%。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结合不同的村情,我们正在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防止其再度返贫。 一是旅游产业带动。我们立足广阔的山水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变山区为景区,推动山区村进入旅游链。依托成熟景点搞配套,推动景点周边村进入旅游圈。例如,城西街道水峪口村,通过招商引资和市场运营,成功建设了神潭大峡谷和水峪口古村两个旅游目的地,推动全村274户村民整体跨入了旅游产业链条,460余人直接在景区内参与生产经营;当前村集体每年分红30万元,村民分红60万元,村集体商铺租赁收入24万元,每年收入总额超过1000万元。 二是发展农业种植养殖业。立足农村土地、水利、光照等自然条件,因村施策,发展种植养殖业,带动群众致富。如:韩阳镇对有劳力的贫困户实施“一户一亩经济林”的帮扶思路,投资3万元,为贫困户免费提供1亩香椿或花椒苗木,发放优质花椒树苗7500株、香椿树苗31000株,形成特色产业106亩,使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余元。蒲州镇西阎郭村按照“基地 合作社 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以合作社为枢纽,给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2户44人免费提供优质核桃苗木,共栽植核桃60亩,亩纯收入3000元。同时加大培训带动力度,一年来共组织各类培训6期,培训群众以及周边贫困户5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贫困户养殖、种植等方面的技能。蒲州镇西厢村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在运城东润农业科技有限葡萄示范园打工,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5人提供就业岗位,帮助其人均增加现金收入1000余元。 三是帮扶单位帮扶。通过帮扶单位与贫困户“结穷亲”,通过“授之以渔”的帮扶方法,竭尽全力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千方百计帮助特困户脱贫。如:永济编办变“输血”为“造血”,采取“一次投入,循环帮扶”的好办法,拿出5000元购买了5只种羊送给特困户刘某,让其在一年后返还5只种羊,再用返还的5只种羊来帮扶其他困难群众。并拿出1300元为刘某购置了一台铡草机,帮助其将养殖产业不断做大。目前,经过刘某的精心饲养,5只羊已经繁殖到11只,基本脱离了贫困。 四是村集体带动。积极发挥村集体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其与特困群众朝夕相处、情况熟悉的长处,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开张镇东开张村始终把村民的脱贫致富拿在手上,放在心上。2015年以来,该村把党员组织起来,采用对口包户的办法,依托宏运枣业合作社、惠畅棉纺合作社、开张镇敬老院等载体,共帮扶困难户62户,其中已脱贫户达40户,有效解决了贫困户的就业、分红和生活养老问题。栲栳镇正阳村针对有劳动力、能够长期外出的贫困户,发动其外出务工经商开饭店,进行雇工扶贫;针对不能外出的贫困户,在以土地入股分红的基础上,视身体状况或残疾缺陷类型,安排合适的工种,获取相应的报酬。 启示之三 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努力建设长效机制 脱贫攻坚,贵在长效。结合永济实际,在制定“十三五”扶贫规划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办法,努力形成长效机制。 一是建设“晋南农耕文化百里乡村农业产业观光带”。永济拥有广阔的旅游资源,沿运永旅游路周边共有鹳雀楼、黄河大铁牛、普救寺、神潭大峡谷、雪花山、五老峰等10余个旅游目的地,去年我们选择了西厢、太宁、水峪口、新街、石佛寺五个村建设省级美丽乡村,按照“乡村配套景区,景区反哺乡村”的模式,依托各大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今后,我们要依托永济丰富的知名人文、自然景观,继续扩大发展范围,把更多的农村和贫困户纳入到这个旅游带中,推进到旅游链中,融入旅游圈中,为巩固扶贫成效搭建最有效、最广阔的平台。 二是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和农产品现代商贸物流园。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龙头企业向园区集中,延伸产业链条;依托农产品现代商贸物流园,利用市区区位优势,重点进行特色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专卖店建设,努力把永济打造成黄河金三角区域特色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和品牌培育基地。 三是打造现代农业“五大板块”。大力发展高效优质粮食业,巩固全国种粮先进县市地位,实现粮食生产的规模集约化、作业机械化、生产标准化;大力发展绿色蔬菜业,大力发展有机无公害蔬菜,提高土地产出值;积极发展优质鲜食水果业,引导果业生产向高端化发展,走品牌化之路;积极发展干果经济林,实施优果工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加快发展畜牧水产养殖业,加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强畜牧水产规模养殖,将永济建设成为黄河金三角最大的淡水养殖示范基地、华北最大的肉鸡养殖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