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临猗县东张镇西仪村万青莲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一派热闹繁忙景象,30余名社员正在采挖莲藕,莲池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据莲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马万青介绍,这是该镇新建的万亩莲藕生产基地,已栽植莲藕1万余亩,总产量可达1500万公斤,年产值4500万元,每亩可为社员带来3000多元的收入。莲藕已经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荒草滩的“蜕变”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黄河干流的西移,东张镇西仪村沿黄地带出现大片滩地,芦苇、马藜等野草丛生。一些西仪村民在滩地割草开荒,尝试种植玉米、棉花等农作物。虽地处黄河边,但缺乏提水设施,村民们只能靠天吃饭,而且滩地盐碱泛滥,所种的小麦产量不高,栽植的棉花品质低劣。几年下来,很多村民都是白忙活一场,没挣下几个钱。201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富有莲藕种植经验的河南客商何茂仁路过此地,发现了这块“宝地”,就在黄河边承包了500亩滩地,种起了莲藕。当年,莲藕喜获丰收,何茂仁收获了“第一桶金”。真金白银让村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第二年一开春,西仪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便过河前往陕西考察学习,原支部书记樊成业和村委主任马万青决定自己先试着在滩地挖莲池栽植莲藕。经过一个月的奋战,150个莲池成型了,又从湖北农科院买回了莲藕种子。当年,该村莲藕种植户发展到7户,栽植面积2000余亩。东张镇党委、政府从政策、项目、资金、信息上积极扶持,鼓励村民发展莲藕产业,全镇莲菜面积由最初的500亩发展到10000亩。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支持下,马万青还牵头成立了万青莲菜种植合作社,组织村民挖坑、修路、架线、铺渠、盖房,莲藕基地基础设施发生很大变化,一个新兴农业板块逐步形成。小山村的“重生”西仪村位置偏僻,道路坑洼不平,虽然产出了莲菜,但收购莲菜的客商都不愿意来,莲藕一度面临卖不出去的窘况。马万青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3年夏季,他多方筹集资金,拉开了道路硬化攻坚战。经过30个日日夜夜的工地坚守督战,两公里通村路终于修通了。接着,他积极与供电部门联系,在滩地增设了2个专供变台,修建了提水泵站,铺设了1500米U型防渗渠道,硬化了莲池田间路,项目区内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基本得以完善。生产条件好转了,社员们干劲更大了,经济收入也不断增加,外地收购莲菜的车辆可以直接开到莲池边,方便了莲藕外运。莲藕基地效益增加了,村民们腰包鼓了,村集体经济也实现了零突破,每年莲池可为村集体带来十几万元的收益。村里先后硬化了大小巷道,解决了人畜吃水问题,改建了村文化活动广场,新建了文化舞台,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和照明路灯,改造了巷道排水,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党支部在抓好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把脱贫攻坚紧紧拿在手上,组织党员干部、合作社社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帮助其发展莲藕种植,或到莲池打工挣钱,解决了该村200多名富余劳动力就业难题,有5户贫困户因此摘掉了贫困帽子。新产业的“融合”新路子带来高效益,好环境引来四方客。该村依托莲菜种植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农旅结合的发展路子。2016年,在县委、县政府开发黄河风情休闲带的号召下,该村继续开发黄河滩涂,紧紧依靠黄河滩涂独特的自然景观,凭借夹马口引黄工程的便利条件,沿途西仪、夹马口、夏里3个村30余户村民顺势转型发展,投身到莲菜产业,发展莲藕1万余亩。同时,合作社围绕荷花培育农家乐,进行鱼莲混养,挖建鱼池两座,投放鲤鱼5000多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每年盛夏时节,无数游人争相前来观赏美景,领略黄河湿地独特魅力。更有众多摄影爱好者置身其中,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这片美丽的风景。这里,已经成为周边群众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的绝佳去处。昔日的穷乡僻壤,无人知晓;如今的“小江南”,声名渐起。西仪村的万亩莲藕生产基地,为农业综合开发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下一步,我们要围绕荷花游发展农家乐,建设垂钓园,增设娱乐项目,形成集莲藕种植、水产养殖、避暑休闲、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新格局。”马万青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