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100年的老果树照样开花挂果。咱这果树才30来年,正值青春风华之年,美太太着哩。”3月19日,临猗县角杯乡上豆氏村的务果能人吴忠定滔滔不绝地向笔者讲着他的务果经。其实,和老吴常打交道的人都知道,老吴身上有两个“特色”:一是他管理的苹果园树龄已30多岁,但年年丰产丰收,丝毫没有衰老痕迹;二是爱务果、会务果的老吴今年已近60岁了,但一到果树地里,好像青春之年的小伙子一样,充满干劲。 科技化种植换来丰产丰收 吴忠定是个热爱科学、会用科技的庄稼人,他栽植果树始于1984年。当时刚从高中毕业的他,一下子承包了村集体的30亩果园,开始了自己的务果人生。 “咱庄稼户常说‘一窍不开,少挣几百’,这个道理也适合苹果树管理。”也就是这句话,使老吴在30多年的苹果树管理中牢牢抓住科技这个主心骨不放松。为了种出“皮薄如纸、吃上无渣、吃后嘴甜”的科技苹果,吴忠定不断探索总结。针对当地苹果果面不净、着色差的问题,他探索出纸 膜双套袋技术,科学确定套、脱袋时间,既保证了果面整洁,又增加了着色红度。与此同时,他还积极探索推广果园种草技术,通过在果园种植三叶草,既增强了土壤有机质,又调节了果园的小气候;广泛推广果树病虫害生物防治、增施有机肥、壁蜂授粉、摘叶转果、铺设反光膜等六大技术,有效改变了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低的状况,攻克了腐烂病、根腐病大面积发生的难题。 当你走进吴忠定的果园,就如同进入了一座高标准的科技园:水肥一体化灌溉普降甘霖,防雹网、杀虫灯等为果树撑起保护伞,物联网搭建监控平台连通农户,田间学校现场进行科技培训……一项又一项高新技术让人目不暇接。果园管理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的直接成效,就体现在老吴的苹果树上。这些已有31年树龄的高龄果树,如今仍年年丰产丰收,丝毫没有衰老痕迹。 数字化管理拓宽销售渠道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进行技术改良、提升果品质量的同时,吴忠定还紧追时髦,运用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将苹果远销全国各地。 “现在是信息时代,咱这果园也要数字化管理。”2013年,老吴在政府有关部门帮助下,给果园配备了传感器感知技术,建立起基地远程监控系统——“果业通”平台,通过物联网信息监控平台,可以达到专家远程指导、生产全程监控、果品订单销售的目的,实现了苹果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精细化。 “果园虽小但互联全国,千里虽远但近在眼前。”3月19日,老吴指着自家果园周边的物联网高清探头介绍说,“你别看咱这果园小,管理起来可不能马虎,疏花、疏果、双套袋等工序一个都不能落下。因为咱这是数字化果园,别人在千里之外都能24小时查看果园情况,这里面既有果树管理专家、合作社社员,又有果树认领者、定向消费者。 吴忠定告诉笔者,现在他的20亩苹果全部通过物联网平台定向销售,客户可以通过物联网随时直观看到苹果的生产管理全过程,并通过物联网下订单,早早将自己相中的苹果订下来。“去年咱两万公斤的苹果全部走的是定向网络销售,一个10元,效益十分可观。”老吴说。 合作社引领果民增收致富 为了更好地推广苹果标准化生产,带领乡亲们共同增收致富,吴忠定带头成立了忠定果业合作社,在自家的果园建起了高标准的苹果田间培训学校,向前来取经的果农亲手示范、传授技术。经过几年的培训,老吴组建了一支百人科技服务团,每年深入田间地头举办科技讲座上百场次。近年来,千人以上的观摩现场会在他的示范园里举办了20余次,外地果农自发组织的百人观摩团来他的果园学习200余次。老吴的足迹也遍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6县市46余个乡镇380个自然村,累计培训十万余人次,培养年轻技术骨干80人以上,引领广大果农走上了科技致富之路,引来俄罗斯、澳大利亚、菲律宾、智利、美国、以色列等8个国家的水果专家来果园开展技术交流。 目前,忠定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发展社员205户,拥有优质苹果生产基地6000亩,辐射6个乡镇50多个村庄。合作社严格实行企业化、标准化管理,全年生产销售苹果1.5万吨,社员人均纯收入两万元,带动308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社员王社民说:“采用新的种植技术后,以前一斤苹果卖一元钱左右,现在能卖八九元钱;以前浇地用一吨水,现在只用原先的两成水就足够了。”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果林间,老吴又开始了他的新探索、新追求。“现在,国家大力发展功能农业。我要把咱的富硒功能苹果生产搞得更好,带领更多的果农致富,早日实现果业兴、果乡美、果农富的美好愿景。”老吴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