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陆县,在黄河金三角果区,平陆金童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海亮是家喻户晓的名人:他不仅建起了运城首家恒温果库,更是山西出口苹果的第一人。20多年来,经他手出口的苹果达20多万吨。最多的2013年,经他手出口发货2.1万吨,占当年山西苹果总出口量的51%。 建起运城首家恒温果库 赵海亮今年61岁,平陆县圣人涧镇西韩窑村村民。 1972年,高中毕业的赵海亮回到老家,成了一名农民。因为他酷爱学习各种农业技术,很快成为村里的农业技术干部。上世纪八十年代,赵海亮成为平陆县科委的一名农民合同制技术人员,科技服务站站长一干就是10年。 1994年,平陆县的苹果产业已颇具规模。考虑到今后的销路,赵海亮受政府指派南下广东,在广州的南北水果批发市场开了一个档口,这是他第一次外销平陆水果。 其后,为强化全县的苹果产后管理,平陆县在省政府的支持下决定建一座示范性的恒温冷库,以区别当时农村常见的土窑果库。在广州干了约半年时间的赵海亮被紧急召回,担任新成立的黄河果业公司总经理。 建果库,对爱钻研的赵海亮来说也是一个新课题。在去山东一番考察后,他很快拿出了可行性报告,并在即将通车的黄河大桥附近、209国道边,选定了一块17亩的地皮。 1995年,由赵海亮设计的容量为1000吨的果库建成,这是运城作为苹果主产区出现的第一座恒温果库。1996年,黄河果业公司又建起了集清洗、上蜡、分级为一体的苹果包装生产线。恒温果库和包装生产线的双双建成,使平陆县的苹果产后管理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1998年,黄河果业公司经过改制,赵海亮成为企业法人代表。 第一个向国外销售山西苹果 1996年时,平陆县的果树面积已发展到15万亩,产量和品质也得到很大提升。同年,赵海亮的黄河果业公司开始与山东青岛的一家台资独资企业合作,开始长达十余年的向国外销售山西苹果征程。 当时的平陆,苹果品种主要是新红星和秦冠。黄河果业公司收购并包装,运输到青岛后,以有出口资质的台资企业“吉农公司”之名销往东南亚等国。当年,赵海亮的黄河果业公司出口苹果2000余吨。 1997年,赵海亮又联系黑龙江齐齐哈尔铁路外服公司,向俄罗斯出口平陆苹果2000多吨。 发展到2000年时,赵海亮的黄河果业公司苹果出口量已非常可观,当年仅出口东南亚地区的苹果就超过了1万吨。 为推进苹果品质提升,1995年起,赵海亮开始在平陆果区推广苹果套袋技术,不仅对富士品种套袋,而且对中熟的华冠、黄香蕉套袋。直到2004年,山西省和整个黄河金三角苹果产区,中熟苹果套袋才开始普及。 2006年,科技部为表彰赵海亮推广中熟苹果套袋对提升苹果品质的贡献,特授予他“农业科技二传手”称号。 合作生产不断扩大出口规模 2004年,黄河果业公司办理了自己的出口资质,当年向英国、西班牙、葡萄牙出口了十余个货柜的苹果,有200多吨。 然而赵海亮没有想到,他信心满满的第一次独立出口就遭遇了失败。虽然保鲜技术过关,苹果销到国外后没有发现受损,但客户普遍反映口感不太好。迫不得已,赵海亮只得继续依托中介,专做东南亚出口。 到2011年,包括平陆在内的黄河金三角果区苹果品质再次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不甘心的赵海亮牵头,联合附近的数百名果农,成立了金童果业专业合作社。完善了出口手续后,通过互联网联系,金童果业专业合作社开始直接出口苹果。当年,金童果业的苹果大量销往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在当地市场拥有了一席之地。 此时的金童果业,光选果生产线就有5条,不仅平陆有,在平陆之外还有4条。从当年7月到来年4月,金童果业先是出口青苹,接着出口嘎拉、红星、华冠、秦冠、富士等中晚熟的苹果。最忙的时候,每条生产线上就有上百人在忙碌。 与此同时,赵海亮继续研发提升苹果品质的新技术,并因此建成了目前国内最大的人工花粉生产基地。1996年,赵海亮和河北赵县一家公司分别被日本小林株式会社确定为苹果、梨树人工授粉用花粉代加工企业,开始闯入日本市场。 赵海亮告诉记者,人工授粉可显著提高坐果率,增强水果在灾年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并能显著提升品质。基于此,赵海亮积极推广人工授粉,先在平陆,后来是整个黄河金三角果区,他的花粉产量不断增大。“现在,我每年通过淘宝、微店等网络渠道,卖出的花粉就有两吨多。” 品质的提升让赵海亮的苹果出口生意风生水起。2013年,赵海亮直接出口苹果达到2.1万吨,占当年山西省的苹果总出口量的51%。也是这一年,农民身份的他当选为山西省人大代表。从1996年至今,21年时间,赵海亮直接出口的苹果已达到20多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