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猗县孙吉镇王午村距离县城40多公里,2014年前一直是该县人均收入最低的村,全村耕地4070亩,452户1976口人,贫困户达155户、贫困人数771人。 2015年,临猗县委办公室帮扶工作队进驻王午村,有多年乡镇工作经历的副主任科员王芳被选为扶贫队长。一年多来,王芳和帮扶队员扎根王午村,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使王午村发生了很大变化。孙吉镇党委书记、镇长王磊称赞:“王午村民现在离小康梦的目标越来越近。” 精准识别,“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 一年多来发生在村民潘正通身上的变化,就是帮扶工作队实施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 潘正通67岁,年老多病,单身多年。唯一的儿子46岁至今未婚。虽然种植了4亩果树,因不善经营,全家生活一直很困难。 开始帮扶潘正通后,王芳先运用政策,申请父子二人列入低保户,接着几次上门鼓励二人学习果树管理,甚至还就近给潘的儿子介绍就业岗位。 在王芳看来,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2015年进村后,扶贫工作队及时确定了贫困户的认定流程,严格程序。2015年底,通过“回头看”,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为124户574人。2016年8月份,经“再回头看”,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为98户458人。 摸清情况后,工作队整合医疗、社保各项优惠政策,让社会保障这一“兜底”措施对贫困户实现无缝隙覆盖。因病致贫的7户都享受到了医疗救助。2户因残致贫户,工作队则积极为其寻找打工岗位。 围绕重点,产业扶贫实现脱贫突围 提起王芳和工作队,54岁的贫困户樊富增从内心充满了感激:在工作队的帮助下,他家的果树2015年底完成间伐,2016年开始套纸袋、果园种草、铺反光膜,收入提高了一大截。 更出人意料的是,樊富增2016年起在工作队的指导下开始电商销售苹果,去年至今一个人销售的苹果就超过15万公斤。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去年产果2000万公斤,电商销售的至少有600万公斤。 产业扶贫,正是王芳和工作队脱贫攻坚的思路。王午村大多数农户种植苹果,由于管理水平较低,销售渠道不畅,收入一直较低。针对这一情况,王芳联系到十余名果树专家,到村开展的专门技术培训,连续两年对密闭果园进行间伐改造,仅贫困户间伐改造的就有260多亩。 对一些离不开家、耕地不多、又拿不出资金的贫困户,王芳建议发展养殖产业和劳务输出。如47岁的低保户樊保民,在王芳的扶持下贷款4万元养殖土鸡,专业人员给予技术指导,寻找销路。现樊保民的养殖已初具规模,有土鸡300余只、乌鸡200余只。 文明引导,打造开放整洁的生态农村 5月9日,记者来到王午村时,王芳和第一书记李春杰、村支书樊朝阳正在村北的池塘整修现场:整个池塘周边,是一圈一人多高的崭新围栏,几个村民正在实施地面硬化。“过去池塘就是垃圾场,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投入整修后,光垃圾就拉走600多车,新建了排水沟和围栏。这都多亏了工作队!”樊朝阳快人快语。 临猗县县委书记赵惠民一直很关注王午村的脱贫攻坚进程,多次实地调研,协调解决问题,让王午村在工作队进驻后出现了较大变化。 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过去不过是仅有一座舞台的空场子。工作队进村后,很快建起了260平方米的一溜新房,使村里有了“两委”活动室、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室、民调室和治安巡逻队值班室。同时,配备了20多套健身器材,并栽植树木花草。 王午村通往孙吉镇集市有3条路,村南和村北的全是既宽又平、能并行大货车的好路面,但村民习惯骑电动车走直出东门的路。这条路是20多年前所修,年久失修,坑洼较多,还有一条30多米宽的深沟需要绕行。工作队及时联系市县有关部门筹集资金进行改造。目前,这条路在王午村境内的2公里多路段已改造完毕,路面由4米加宽到6米,原来的深沟路面从沟底夯土加高到了沟顶。同时,村里遗留的未硬化巷道2200米也全部水泥硬化。 最让村民感动的是村里的大操大办风得到遏制。过去村民过红白事,全村村民几乎都参加,要设宴上百桌,每桌24个到30个菜。工作队进村后,制定了新的红白理事会章程,确定红白事酒席数不得超过60席,标准统一为六凉六热。办一次酒席的花费,由超过十万元降低到不到两万元。 王芳表示,她早将自己当成了王午村民,有信心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提前实现王午村全面脱贫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