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旅游景区体制机制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在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发展的道路上,从起步到落实、再到攻坚,永济市以铿锵有力的步伐,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砥砺奋进。 “面向未来,我们要破解发展难题,根本出路在改革开放,要紧紧抢抓改革的先机。”近日,永济市市委书记徐志英说,“运城市委提出的改革抢先机,就是要增强改革的主动性,以改革赢得新优势、推动大发展。” 推动旅游改制,培育优势产业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字:今年1月—5月,永济市共接待各类游客267.95万人次,同比增长8%;门票收入4869.9万元,实现同比增长40%;景区总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44%。在这些持续增长的数字背后,是永济市深入实施旅游景区体制机制改革的大胆实践。 永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市对外开放景区(景点)11处,其中国有景区4家。然而以“旅游立市”的永济市,所有景区一年的游客接待量和收入,却比不上60余公里外的陕西华山一个景区。特别是鹳雀楼等四大国有景区,分别隶属旅游局、文物局、交通局等单位管辖。体制机制僵化,已成为阻挠永济旅游发展的“瓶颈”和“障碍”。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改革势在必行。如何破解永济旅游发展的困境,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摆在永济市决策者面前的首要难题。改革需要勇气,在旅游产业上“动刀”,更需要决心。今年以来,永济市委、市政府将旅游景区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各项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紧紧围绕加快推动旅游产业化,响亮提出了实施“旅游突围”战略。 号角吹响,付诸实施。该市从国有景区体制机制改革入手,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发展”的原则,明确“经营市场化、资产证券化、景点品牌化”的改革目标,全力推动旅游景点体制机制改革,短期内就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旅游景点经营权管理权实现分离。该市成立旅游业发展委员会,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旅游资源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旅游景点无序发展、各自为政的状况,从顶层管理上实行了统一。同时,坚持市场化发展理念,由纯行政管理向公司化经营转变,组建山西省鹳雀楼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在全市党政事业单位机关干部中公开选拔了2名干部,出任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并将全市的旅游资源整合打包。通过组建公司,永济旅游发展走上了公司化运作、市场化管理的路子。目前,公司已和华山旅游集团、山西晋旅集团等积极对接洽谈,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借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和“旅游突围”,该市把打造全国文化旅游名城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加快旅游产业与文化发展共生共融步伐,在全市基本形成了以鹳雀楼景区等为主的西线人文景观旅游区,以五老峰等景区为主的东线山水休闲旅游区,文化已成为该市旅游产业的不二主题。同时,深入挖掘以舜帝为代表的根祖文化、以蒲州古城为代表的盛唐文化、以《西厢记》为代表的爱情文化、以鹳雀楼为代表的诗歌文化和以五千年历史积淀为依托的黄河文化等,推进文化与旅游的共生共融。目前,永济背冰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永济道情、桑落酒制作工艺等13项被列入省级非遗保护项目。 ——全域旅游实现突破。永济市充分运用“旅游 ”思维,围绕生态农业、城区建设、文化旅游等多重要素,推动旅游业与各产业、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塑造乡村、城市、山水、文化“四张名片”,将农业产业与旅游观光相结合,深度挖掘乡村古院落、特色饮食和民俗风情等地方特色,注重发展农家乐、民俗村、休闲农园等,建成了一批不同主题的特色旅游村,形成了美丽乡村和旅游开发互相依托、互相促进的良好格局。 深化产权改革,助力农民增收 “一马平川、井黄两灌”的自然优势,让永济成为全国的产粮大县和全省的农业大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年达到11640元。为更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永济市在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的同时,积极深化改革,进一步盘活农村集体资产,为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权分置”改革步伐加快。该市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工作部署、统一政策口径、统一时间路线、统一工作标准,依程序依步骤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工作,重点把握地块权属调查、地块测量界址点精度、面积精度检查、公示工作等关键性技术要领,探索推行“调查结果四步走”工作法,保证了土地确权工作质量。 ——土地流转稳步推进。以市、镇农经部门为依托,在各镇(街道)成立土地流转机构,建立高标准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开辟土地流转服务窗口,答复群众咨询,发布流转信息,公布流转合同。同时,出台《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实施意见》,制订《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法》,确保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改变农业用途、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环境。 ——稳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按照“消除空壳村、整转薄弱村、壮大一般村、提升富裕村”的思路,该市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确定典型试点村10个,并以蒲州镇西阎郭村为重点,大力推进股份制农业合作社改革试点。目前,西阎郭村集体总资产等已核实完毕,正在进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认定以及股权量化和股权设置,预计10月底前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 改革一旦实施,效果迅速显现。目前,该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23.8万亩,经营权流转除流入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部分下岗退休职工等,也采取租赁或入股的形式,投资参与专业化、规模化农业生产,成为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重要力量。同时,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该市共引资2.3亿元资金投资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业投入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该市“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十大农业示范园区的农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全市粮食面积达到55万亩,干鲜果面积38万亩,绿色蔬菜8.5万亩,畜产品养殖等都呈现出良好态势。翠丰园、凡谷归真、紫韵花海熏衣草庄园等新型休闲观光农业,已成为该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农民不但成了产业工人,而且既有土地租金收入,又有劳务收入,还有分红收入,土地的产出率和农业规模效益不断提高。 释放改革活力,共享发展红利 6月12日,在永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条山电机电器修配有限公司,笔者看到,工人们正忙着安装调试机器设备,车间里一派繁忙。公司负责人李泽锋告诉笔者,原计划这个项目在后半年落地,最快12月份进行试生产,没想到相关部门为企业特事特办,不但提早解决了土地手续、水电等问题,而且在项目建设上改变过去的“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良好的营商环境使项目提前半年达到试生产条件,预计本月底进行试生产。 这是永济市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市积极整合铝深加工园区和机电装备制造园区,规划建设面积15.1平方公里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成立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领导组,印发了《永济市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列支了3000万元的开发区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和1000万元的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由相关部门派员上门为企业办理业务,达到“企业不出园区、一站式全程办理”的效果。同时,组织相关人员赴外地考察学习开发区的机构设立、人事制度、薪酬制度、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增强改革的可操作性。目前,开发区内共进驻企业6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家,湖南浩森胶业、晋诚机电、众鑫机电、北京台新华瑞等一批项目正在落地建设之中。 项目建设为县域经济增加了实力,而城乡居民医保改革和医疗卫生改革则与民生息息相关。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更好地让全体人民充分享受到改革红利,也是永济市近期改革的重要内容。整合碎片化的医保制度,实现医保城乡统筹,是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年4月,该市将新农合、居民医保制度并轨,统一保障待遇、统一覆盖范围、统一筹资标准、统一医保目录、统一基金管理、统一定点管理,并且增加了报销的药品品种,特别是全市农民群众医疗报销目录由原来的1000余种增加至3000余种,也为下一步广大群众享受医保跨省异地结算打下坚实的基础。截至目前,该市参保市民28114人,参保率98%;参合农民340157人,参合率达99.97%。同时,为整合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资源,该市市长孙中全带领有关单位赴江苏、海南等地,就医疗体制改革进行考察学习。下一步,永济将通过组建医疗集团、加强运营管理、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等措施,提高基层医疗服务卫生能力,实现县域居民个人医疗自付费用降至30%左右,90%的患者在县域内医疗机构就诊,65%的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目标。 体制机制障碍得以突破,发展活力得到不断激发,在全面推进深化改革、不断释放民生红利的改革大潮中,发展的永济脚步铿锵、奋勇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