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新闻 任垣曲县华峰乡河堤村属小浪底库区移民村,原在该县解峪乡境内,2000年整村搬迁到华峰乡,有4个居民组1276口人,耕地1575亩。 如何破解移民搬迁后土地面积减少、村民持续增收的难题,李月平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投入到如何让群众富起来、村民活起来、找什么样的饭碗上来。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发展特色产业,组织劳务输出,外出考察学习,田间地头指导,要资金、跑项目,风里来、雨里去,起早贪黑、摸爬滚打……李月平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在探索实践中开始了二次创业。 李月平坚持把提高村民经营性、工资性收入作为突破口,提出了带领富和带头富“双带”工程。在带领富上,围绕建设美丽乡村做文章,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先后投资800万余元,硬化道路6800米,新建渠道4500米,实施了秸秆气化、饮水安全等民生工程。截至目前,该村绿化面积达45%,发展中药材、核桃、油用牡丹、花椒等特色产业1350余亩,建成35户存栏达3000头的肉猪规模养殖区。在带头富上,围绕劳务输出办企业,要求村干部人人都有自己的经营项目、致富门路,真正成为带动村民致富的能人。其中,由他带头领办的垣曲县四季春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就吸引了全村达300人次常年务工。 一整套组合拳 开辟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新路 实现集体经济“破零”,解决村级发展财力,是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 最初在集体移民资产处理上,村民普遍的意愿是分净吃光、均衡到人。而李月平考虑的是怎样盘活这些资产,让其产生新的效益。 李月平坚持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重头戏,广泛考察、征求意见,创新打出了参与股份经营、闲置土地开发利用、闲散资源盘活对外承包、服务创收等一整套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股权的集体增收组合拳。 2004年,将争取到项目扶持资金集体统一建设猪舍,向养殖户收取适当的承包费,既增加了村民收入,每年又为村集体增加了4500元收入。 2005年,在村南、村北改建了两个红白理事会场所,除服务村民过好红白喜事外,也对外进行承包、租赁,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5000余元。 2015年,将村原址搁置的沙厂对外发包,村集体每年可收入两万元承包费。同时,将村内闲散宅基地、土地进行统一规划整理,承包给部分村民发展中药材收购、农副产品加工、养蜂产业,每年村集体可增加1万余元收入。 村集体有了收入,村内公益事业就有了经济保障,加上争取到的扶持资金,先后建成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同时,大力发展秸秆制气项目,使村民用上了洁净能源,基本实现了“住有所居、学有所上、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乐有去处”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