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来到运城临猗县孙吉镇薛公村,展现在眼前的是梯田层层叠嶂,核桃树星罗棋布…… 薛公村三面环沟、一面临河,是一个省、市、县、镇、沟、河“六边”村,号称占边地带,地理位置十分偏僻。该村现有9个居民组2860口人,耕地5000亩,另有荒沟5000亩,黄河滩涂5000亩,是一个纯农业村。近年来,该村党支部通过强化党建引领,立足“三个创新”,取得了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双赢”的效果。 创新思路,趟出适宜村情发展的好路子 薛公村信息闭塞,交通不便,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特别是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村提留,村集体经济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村里大事集体没钱办,村里有事干部不愿管。 如何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该村党支部通过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在外人员座谈会,征求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决定开发本村荒沟和滩涂资源,打造优质核桃生产基地,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村党支部一班人先后奔赴天津、山东、运城等地,宣传优惠政策,讲述开发价值,全力招商引资。2011年10月,在市县镇三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动员本村吴金龙等3位在外创业成功的优秀人士回村投资,成立山西仁核山谷农村开发有限公司,一条“党支部 公司 农民”的新路子在薛公村逐渐形成。 此举为村民们引来了“金凤凰”,栽下了“摇钱树”,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趟出了一条新路子。 创新模式,鼓起集体经济的钱袋子 山西仁核山谷农村开发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后,该村党支部全程参与管理。如何实现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该村党支部创新两种发展模式:一是“党支部 公司 农户”模式,壮大集体经济;二是“党支部 农户 合作社”模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核桃种植是薛公村的一项主导产业。为解决村民核桃种植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问题,该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瑞祥合作社,把党组织建立在核桃生产链条上,党员设岗定责,建立“三项制度”,为村民提供技术、信息、销售、农机维修等服务,激发发展活力。6年来,山西仁核山谷农村开发有限公司和薛公村联手完成1500亩高效农田示范区建设,建设了3000亩现代水产养殖场、1000亩莲藕荷塘,栽植了5000亩核桃树,农业生态经济效益初步凸显。同时,两种模式的运行,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走出了村集体经济空壳的困境,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呈现出蓄势勃发的态势。 创新管理,建设富裕文明的美丽乡村 集体有了钱,怎么花?如何管?薛公村党支部确立了“大事村民共商、财务村民共管、红利村民共享”的管理新体制。 “大事村民共商”。村里的重大开支项目,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办法实施,第一期承包款491万元,硬化、绿化、亮化了通村大道,建成了村民文化活动广场,清理了原承包合同的解除手续,还清了村里的历史贷款,彻底解决了村里的难点热点问题。 “财务村民共管”。村里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全程参与各项经济活动和工程建设,每项开支经共同审核后张榜公示,广泛接受村民监督,做到了给村民一个明白、给干部一个清白。 “红利村民共享”。每年公司上交的红利作为固定收入,实行村民吃水、用电、幼儿上学、老年人福利、环境保洁、路灯照明、文化活动、关爱老人全部免费,有效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 薛公村的荒沟荒坡由过去的“无人理”变成了现在的“聚宝盆”,村集体经济的“钱袋子”鼓起来了,6年来集体收入累计达300万元,且全部用于民生,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