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2月29日讯(记者 胡丽娜)县乡两级监管人员全部划入监管网格,不再将监管任务全部压到乡镇站;县级监管100%全覆盖;市级对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不少于30家;省级“飞行抽检”“解剖麻雀”深入核查……今日上午,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在太原市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我省将按照风险程度不同,在全省实施分级监管。 风险分级管理是在我省现有的行政资源下实施有效监管的重要手段。具体来说,今年我省县级监管部门将统筹县乡监管力量,对辖区内监管对象实施100%全覆盖检查。重点对当地销售的蔬菜、水果、畜禽肉、水产品以及餐饮单位和小作坊食品等进行抽检。同时,把县乡两级监管人员全部划入监管网格,并上墙公示,不再将监管任务全部压到乡镇站。 市级则要在指导检查县级监管工作的同时,履行基层监管责任。根据要求,今年我省各市局对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覆盖面要达到100%,对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不少于30家。 在此基础上,省食药监局还要采取“飞行检查”的办法开展监督抽查。按计划,每个监管处室全年监督抽查企业不少于15家,主要采用监督审计的方法,深入核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及账目等情况,通过“解剖麻雀”,从更深层次查找发现漏洞和问题。 今年,对于老百姓普遍关注的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和可追溯体系方面,将打通省、市、县三级联动。今年,在各市将重点加强监管基础数据库、监管责任网格等基础系统建设和应用。推动建设县局信息化平台,突出县乡两级应用,提高日常监管效能。在此基础上,加强省市县三级平台的互联互通和应用,实现监管信息共享、监管过程可追溯,为实现全系统信息化监管奠定基础。在生产环节围绕肉制品、乳制品、白酒、食醋、保健食品等重点品种,全面推动建立追溯体系;经营环节重点推进食品批发企业、大型超市、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学校食堂、保健食品专营店追溯体系建立。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赵光国表示,今年,我省还将通过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信用电子档案,建立信用评定机制,各县市必须对辖区内风险较高企业做出信用评价,划出信用等级,开展分类管理;专项整治将围绕重点,发现带有普遍性、行业性“潜规则”的问题,着力解决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加强综合治理,扎实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创建。 ○数字2015 1、全省10个市、95个县(市、区)公安部门专门成立了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机构。通过深化改革,我省食品药品行政管理、监督执法、检测检验监管体系初步形成。 2、全省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5.4万家次,责令整改67663家、停产停业979家,捣毁窝点366个,查扣问题食品2.4万余公斤,对8种非法添加和15种严重违规宣传保健食品实施了强制下架、全省禁售。检查药品、医疗器械企业83899家次,责令整改13204家,捣毁窝点57个。 3、全省共查处各类案件14149起,罚没款4692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了1.4%、9.4%。进一步加强行刑衔接,全年共移送涉刑案件127件,与公安部门联合查获了“9·07”跨省特大制售假冒名牌白酒案,一举端掉窝点26个,抓捕嫌疑人17人,案值总额超过1亿元。 4、全省100家药品生产企业、332家批发企业通过认证,淘汰了102家不达标的企业。采取摸底调查、登记建档、全面整顿、重在规范的办法,对5235家食品加工小作坊实施了有效监管,取缔了一批不符合条件的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 5、在全国率先对匿名举报、企业内部人举报和媒体举报作出了奖励规定,加大了举报奖励额度,最高奖励额度30万元。2015年全省共接到投诉举报15931件,比上年同期增长28.3%,省市两级兑现了7起举报奖励19.99万元,调动了公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6、全年共抽检食品14258批次,公开发布抽检信息26期,核查处置问题产品398批次,消除了一批安全隐患。共抽检药品7344批次、医疗器械437批次、保健食品化妆品939批次,发布监管公告10期,核查处置不合格产品212批次,防范了药械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