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在运城绛县的乡村,但见房前屋后干净卫生,乡间道路宽阔整洁,文化广场风格迥异……恰似一幅清新美丽的新农村画卷。 自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绛县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大力度安排部署,高强度督查整改,全方位调动发挥群众的积极主动性,一场农村环境整治战役在全县打响。 精心组织 “建设美丽乡村,记住乡愁,提高群众幸福感,干净卫生的农村环境是重中之重。”该县县委书记王宏伟说。为了彻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村干部分两批赴长治市襄垣县考察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后,县里成立了城乡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随即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对工作再安排再部署,推动工作深入开展,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在此基础上,该县创新工作机制,实行县直单位包村整治农村环境机制,全县102个县直单位的干部,带着任务、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物资、带着方法,深入各自帮扶村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农村环境卫生大为改观。 突出重点 “要坚持‘四治’先行,着力解决乱建乱占、垃圾乱放、污水乱排、废弃物乱丢乱埋、秸秆焚烧等问题。”该县县长薛玉马要求。 长期以来,农村住宅前后私搭乱建的房屋茅舍都是影响乡村“颜值”的“大补丁”。为此,该县一是突出拆违治乱,以“拆违”为先导,依法依规,重拳出击,推动拆违还绿,整治面积达9万平方米。二是突出垃圾治理,各乡镇积极响应,克服困难,以环村、环景点、环城乡接合部、沿路沿沟沿河为重点,共整治各类垃圾堆放乱放9788处。三是突出污水治理,突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能源化、面源化、饲料化、基料化利用量达2414.2吨。四是突出城乡综合治理,坚持把农村环境整治与农村完善提质工程、农民安居工程、宜居示范工程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公共服务。 “这片垃圾堆终于清除了,空出来的地栽花种草植树,咱村就是园林村啊!”白家涧村村民王兰逢人就讲,她每天饭后都会在村里的小游园走一走,而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个垃圾场。 焕然一新 大交镇磨头村环境整治前是有名的“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环境差村。在环境整治中,为了彻底改变村民“屋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局面,磨头村首先从“以文化人”做起,在文化版上做文章:以“十字街”为中心,东街是个性鲜明的富硒大蒜产业文化版;西街是栩栩如生的党建、廉政文化版;南街是感人至深的德孝文化版;北街则是寓教于乐的村规民约、法治文化版。该村还硬化美化了文化广场,畅通了污水处理沟渠,配置专人包街道打扫卫生,村民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和党员的榜样引领下,自觉地投入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中…… 据统计,该县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中,10个乡镇共拆违治乱10963处,沿路整治取缔占道经营点301处,清理各类垃圾3.3万吨,绿化面积5677平方米,整治各类污水乱排乱倒423处,减少污染面积8700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