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新闻 9月29日,运城市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大会隆重召开。这是一次明确任务、落实责任、鼓劲加压的动员大会,向全市释放了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三个发展计划”,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强烈信号,充分彰显了市委、市政府聚焦实体经济、加快转型发展、实现运城振兴崛起的坚强决心和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廓清了路径。 市委书记刘志宏强调,要以实施“三个发展计划”为抓手,向实体经济聚焦发力,促进实体经济加快转型、率先转型、深度转型,让全市经济工作进一步热闹起来,为建设大运城、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持久的强劲态势提供坚实支撑。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市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实体经济体系,并有部分产业保持着一定的竞争力。今年以来,全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向优,经济运行中“稳”的基础继续巩固,“进”的势头显著增强,“好”的态势不断扩大,“转”的趋势逐步显现,实体经济功不可没。但是,也不可否认,当前我市实体经济正经历着艰难的爬坡过坎,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总量性等矛盾和问题,加快转型发展的任务还十分繁重。 向实体经济聚焦发力,大力实施“三个发展计划”,是市委、市政府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破解影响运城发展的主要矛盾,从建设大运城的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工业企业“五五五”转型发展计划是一个“兴业计划”“强市计划”,通过建立规上企业发展“龙虎榜”,制定鼓励和激励性的政策措施,实行市县领导干部包联帮扶重点企业、入企服务,促进骨干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市年产值百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户,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 ——“五小企业”创新创业计划是一个“奠基计划”“富民计划”,通过加大对小手工、小作坊、小制造、小加工、小食品等小微企业的重视支持力度,把小微企业系统地管理和服务起来。力争到“十三五”末,孵化创办“五小企业”翻一番,总量达到2万户,新创造就业岗位10万个,培育“小升规”企业100户左右。 ——在外务工人员关心关爱计划是拓宽人民群众增收渠道的“就业计划”,是支持人民群众闯世界、闯市场的“开放计划”,通过成立外出务工人员服务中心,做好劳务输出系统培训,建立健全在外务工人员管理服务保障体系,让在外人员感受到家乡党委、政府的深切关爱,激发在外的运商运才回乡创业、投资兴业的积极性。 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从更深层次明确认识“三个发展计划”的重大意义。 “三个发展计划”是强市富民工程。其重点是向实体经济聚焦发力,着力点在企业和项目上,相互配套、紧密衔接,包含了经济运行的核心主体、多元要素和各个环节。可以说,抓住了“三个发展计划”,我们就找到了振兴实体经济的突破口;抓实了“三个发展计划”,我们就抓住了经济工作的龙头和总纲;抓好了“三个发展计划”,全市的经济规模、综合实力就会不断发展壮大,老百姓的腰包就会逐步鼓起来。 “三个发展计划”是转型发展工程。省委书记骆惠宁在运城视察调研时指出,运城要在主动转型、深度转型上走得更快一些,努力走出无煤少煤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市委、市政府在制定工业企业“五五五”转型发展计划过程中,以“转型综改、创新驱动”为统领,紧盯“转型发展”这个关键,确定了新兴产业占比、单位GDP能耗等一系列考核指标;围绕产品更新换代、企业技术改造、产业链条延伸等,在资金奖励、金融扶持、项目审批、信息服务、人才保障等十个方面,明确了具体支持措施,时时处处都在释放鼓励转型、支持转型的强烈信号。毫无疑问,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只有在注重转型、推动转型、加快转型中,才能走得更稳、更扎实、更可持续。 “三个发展计划”是改革开放工程。通过以企招企、战略合作和兼并重组等方式,吸引有实力有影响的外地企业共同参与“三个发展计划”实施;通过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交流合作;通过支持企业改制、引进人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等,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凤还巢”计划,吸引运商运才回乡投资兴业,为运城发展积累资金、人脉、市场、技术等丰富资源,是运城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这一系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必将进一步加快运城实体经济转型发展,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大力实施“三个发展计划”,机遇珍贵、愿景喜人。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务必要有“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聚焦目标、突出重点,细化责任、狠抓落实,确保“三个发展计划”取得显著成效,为运城振兴崛起奠定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