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争相提问,代表精彩应答……3月6日下午,山西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对中外媒体开放。 关心山西渴望了解山西 14时刚过,离审议开始还有近一个小时,中外记者就陆续入场。会场入口处,工作人员正忙着摆放资料,《2016山西经济社会蓝皮书》等介绍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书籍刚被摆上桌子,就被记者们领取一空。半小时后,会场内已经聚集了60多家中外媒体的130多名记者。其中既有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国内媒体,也有路透社、朝日新闻等国外媒体。摄影摄像记者们早早占据有利位置,架起机器选好拍摄角度;文字记者则拿出录音笔、笔记本、随身电脑,随时准备记录。 “经济发展是我最关心的。”《财经》记者王丽娜说,山西是煤炭资源大省,煤炭行业进入寒冬期,给山西经济带来沉重的压力。她想通过代表们的建议,了解山西如何进一步结合自身特点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说起山西,《金融时报》记者张末冬丝毫没有陌生感。“我就是山西人,这次我想了解家乡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山西反腐败的成效;二是山西如何打好脱贫攻坚战。” 在《香港商报》记者张丽娟看来,如何进一步加强晋港联系,了解港商在山西的投资环境是此行的目的。她表示,会更好地宣传山西发展机遇,为晋港两地贸易往来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坦诚担当赢得掌声 山西代表团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谈改革、说发展、提建议、话未来,积极发言。 记者们期盼已久的提问时间到了,大家争先恐后举手,获取提问机会。 “山西经济下行和反腐败是怎样的关系?山西查处干部很多,是否也是导致干部不想作为的原因?”这是来自中央电视台记者的提问。 山西代表团团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儒林详细介绍了相关情况,他表示,腐败严重破坏经济健康发展。反腐败和为官不为不是因果关系,恰恰相反,发展必须廉洁,廉洁促进发展。 “山西如何落实煤炭‘去产能’?如何走出煤炭困境?”新华社记者向山西代表团副团长、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小鹏提问。 “我们要远近结合,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推动煤炭的消费革命、供给革命、管理革命、科技革命,扩大煤炭的开放合作。”李小鹏立场鲜明。他表示,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一定能打赢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攻坚战。 山西省管干部空缺问题是否解决?山西文化建设对解决经济下行压力能否起到作用?山西经济综改试验区是否达到预期成效?山西对2020年全部脱贫有信心吗?…… 记者们对山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十分关注,一个个问题接连提出。 “省委班子面对这个问题没有急于选人用人,而是从清理两支队伍着手,整顿用人的不正之风……” “山西的历史文化、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是一个宝藏,资源潜力巨大,希望大家多到我们山西来……” “从2013年至2015年这三年间,山西的转型综改区建设成绩不小……” “扶贫工作山西和中央签了军令状,我们必须坚决完成……” 代表有问必答,谈成就充满自信,说问题态度坦诚。记者们感到很满意,有的快速作记录,有的忙着多拍一些影像。没有得到提问机会的,则坚持不懈想要“抢”一个机会。 提问环节一再延长,直到主持人宣布提问结束,记者们仍然意犹未尽。 从代表身上感受到山西变化 “山西的代表们精神面貌特别好,审议发言积极专业,回答问题自信友善,从他们身上就能感受到山西的发展变化。”《农民日报》记者江娜说,她十分关注山西扶贫情况的进展,并认为山西一定会取得扶贫攻坚战的胜利。 来自《中国经济周刊》的记者谢玮连续几年参加山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今年又有新感受。“今天整个媒体开放日提问环节就有两个多小时,体现了山西省对于回应民生关切的信心,面对很多敏感问题,大家都坦然回答,不回避不搪塞。”谢玮表示以后还要继续关注山西经济发展情况。 《中国经济时报》的记者张一鸣则对省委书记王儒林如数家珍地说出山西30多个旅游景点直呼不可思议。“太佩服了!说明王书记对山西的文化旅游产业非常了解,说明他非常热爱这片土地。”张一鸣表示,山西的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一定会成为山西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整整一个下午对媒体的开放,两个多小时的答问,让中外媒体感受到了一个真实、坦诚、积极的山西。会议结束后,部分媒体记者还围着山西团代表近距离采访。 对他们来说,山西的故事还没有听够。
本报北京3月6日电 本报记者李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