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社区 首页 运城头条 农业农村 查看内容

芮城万亩循环农业示范园区打造绿色经济

2020-1-5 19:03| 发布者: 社区1号| 查看: 484| 评论: 0

摘要: 近年来,芮城县域发展主打生态牌,各种有关绿色、生态的国家级认证或牌子拿了不少。该县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同样深刻体现着绿色与生态的主线。尤其是2018年,该县成功申报山西省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后,循环农业已成 ...

芮城万亩循环农业示范园区打造绿色经济

近年来,芮城县域发展主打生态牌,各种有关绿色、生态的国家级认证或牌子拿了不少。该县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同样深刻体现着绿色与生态的主线。尤其是2018年,该县成功申报山西省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后,循环农业已成为该县的一大亮点。 

循环农业,如何增效;点“绿”成金,如何实现?日前,记者前往芮城,一探循环农业发展的内部运行路径。 

 万亩循环农业示范园区 

“建设绿色长廊,构筑生态屏障”“筑生态文明之基,走绿色发展之路”“打造生态美丽芮城”……芮城境内的标语,“生态”“绿色”绝对是高频词汇。甚至,连接高速口至城区的道路,也被命名为“生态景观大道”。 

标语的背后是思路,芮城县万亩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就是这一思路在农业上的具体彰显。 

园区位于芮城县南卫乡境内,紧邻国家4A级景区——大禹渡黄河景区,交通便利,规划占地13680亩,总投资3.08亿元。进入园区,隔着很远就能看到高高的像水塔一样的3000立方米CSTR反应器,反应器之下是两个容量极大的池子。池边,已经挖开的窄沟里能够看到放进了线缆。“这是传输控制信号用的,等项目投产后,生产车间其实是用不了太多人的,基本上都会实现远程电脑控制。”一位园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车间的设备已经到位,过了年即可投入生产。” 

“这里,就是我们万亩循环农业产业园最核心的区域,通过对养猪场产生的粪污进行处理,生产沼气、沼液、沼渣和有机肥,以此辐射整个园区,形成养殖、种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芮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铁宁说,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处理粪污4.62万吨,产生沼气60.28万立方米、沼液4.2万吨、沼渣3700吨,消化农作物秸秆1.2万吨,生产有机肥2万吨。 

园区核心区占地4600余亩,规划设计为“一心五区”。一心:即功能中心,以标准化养殖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依托,突出生态循环发展模式,是园区的总引擎;五区:即重点发展设施果蔬和观光采摘为主的设施农业区,以花椒、屯屯枣、苹果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特色种植区,重点示范小麦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模式的粮食示范区,将农业科普示范、农业景观与创意农业有机融合的七彩农业区,以及为整个园区提供综合服务的综合服务区。 

目前园区已完成投资1.19亿元,发展各类蔬菜大棚1000亩、苹果基地2000亩、粮食基地2000亩、现代化生猪规模养殖场1个,配套建设集约化蔬菜育苗基地1万平方米、农资供应中心与培训基地1处、植保观测场1处。 

 业态和资源共循环 

在园区红河谷家庭农场的草莓大棚里,空气湿润,草莓叶片上,不时能够看到嗡嗡飞舞的蜜蜂。 

“这是授粉的,以前是人工授粉,但效果没有蜜蜂好。今年我们又订购了一种专门授粉的雄蜂。”农场主杨晋超说,他能够放心使用蜜蜂来授粉,源于园区良好的生态环境。 

大棚里不用农药,也几乎不用化肥,因为靠近养殖场,可以获得免费的沼液和沼渣,杨晋超把沼液当叶面肥来用,既杀菌又补充了养分,把沼渣当肥料用,不仅病虫害少还改善了草莓口感。他在园区里建了20多个大棚,从桑葚、圣女果、甜瓜到草莓,基本上走的都是采摘路线,除了必须的土地倒茬,从11月到来年5月,可以保持不间断生产。采访时,他的草莓大棚已经开园,1公斤80元钱的价格,棚里的草莓依然被摘的所剩未几。 

“循环农业对我这大棚好处很多,不仅提高了口感,还降低了投入成本。”杨晋超越做越起劲,又新栽了5亩桑葚树,还在树下养起了鸡和鸭,客人来了不仅可以采摘休闲,还可以直接在地头铁锅炖肉大快朵颐。 

像红河谷这样的家庭农场,生态与绿色其实才是最大的竞争力,这也算芮城县主打生态牌后给普通从业者带来的政策红利。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芮城县以“生态固本、业态增效”为发展理念,致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别是依托耀升饲料有限公司的现代养殖场,形成了“猪—沼—粮”“猪—沼—果”“猪—沼—菜”的生态农业循环模式,最终实现“作物生长零化肥,病虫防治零农药,畜禽养殖零添加,废弃农资零污染”的目标。  

区将依托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围绕粮、果、畜、菜等四大产业,建立科技支撑,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提升科技含量;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积极培育无公害、绿色区域产业集群品牌;大力发展休闲采摘观光农业,建设集生产示范、农事体验、休闲互动、产品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验示范区,着力打造“品质优、产量高、质量安全、特色鲜明”的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加快推动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 

入驻园区的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与外地公司合作,试种30亩“贝贝南瓜”,每斤售价达到2.7元。目前该合作社已与农户签订500亩的订单,准备明年在园区大力发展。根据合同,合作社提供种子、技术并保回收,按照今年的行情,一亩可纯收入七八千元。更有利的是,这种南瓜种植起来省工省力,一个人可以种植10亩地。该合作社社长淡朋波不善言辞,但谈起合作社的发展,滔滔不绝。 

“在万亩循环农业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下,我们将逐步在全县推广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把芮城打造成为全市生态循环农业的先行区。”芮城县委副书记、县长尚玉良说。 

 生态与经济同增益 

家在园区附近的村民张明霞,去年至今在育苗基地找到了一份稳定的活儿——将一盘盘种苗中不合格的挑出来,再换上合格的——一小时7元钱。和她干同样活的,棚里还有五六个,在出苗高峰期可以增加到20多个。 

育苗基地是由芮城县利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经营的,2017年迁进园区后发展很快,如今一年可以育苗1200万株,不仅为当地提供种苗,还辐射到了周边县市。 

合作社理事长杨革平介绍,基地主要的功能是新品种实验示范,与合作社有合作关系的公司常年提供新品种,基地先试种,适合当地栽植又有市场前景的,将对外进行推广。 

搬进园区后,合作社受到了更大的政策性支持,项目建设有扶持,连从山东聘请的技术员,县政府也给予相应的补贴。正是这样,合作社才能实现高速发展。 

杨革平现在最发愁的是育苗供不应求,他刚刚建起了能内外遮阳、自动排风的3000平方米智能联栋大棚,填补了4月到9月之间不能育苗的空白。但这种智能大棚的育苗能力只有五六十万株,今年一个客户一次性要订购200万株,让杨革平纠结了许久,最终只能把冬季育苗棚进行了简单改造,不仅费时费工,育苗质量也没有智能大棚好控制。 

“进入园区后,我们合作社发展得更快更好了,这也意味着我们的辐射和带动能力更强了。”杨革平说。 

据了解,目前除了利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和红河谷家庭农场外,还有世杰玉米专业合作社等14家企业(合作社)入驻园区,基本上在一万多亩的园区内,形成了养殖、种植、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初步估算,园区粮食、林果等年产值4000万元、养殖业2500万元、蔬菜收入1500万元,常年提供500个就业岗位,带动26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还可带动4520户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 

通过这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园区内的1万多亩农田可平均亩增产100公斤左右,公司在回收秸秆时免费为农民收割深耕,增产与降本总体折算,此项目可为农民增加收入291.5万元。 

除了经济效益还有良好的生态效益,项目实施后,每年可减少使用1.3万吨化肥,增加了土壤有机肥、改善了土壤结构,产出的高品质有机饲料有助于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另外,还可提高畜禽粪便和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实现养殖粪污零排放,节约用水用肥,提高农业节能减排水平,推动当地绿色经济的发展。 

芮城县委书记张建军说:“芮城的产业实施要力求生态化,生态循环是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关键,也是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以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利用为核心,以废弃物资源化为抓手,在产业园示范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言论 登录立即注册

论坛精选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