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市冬前病虫越冬基数调查和市气象台2020年气候趋势预测,参考历年资料及生态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0年我市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呈中等、局部偏重发生态势,发生程度重于2019年。全市发生总面积4500万亩次,其中虫害2500万亩次,病害1460万亩次,草害420万亩次,鼠害120万亩次。其中,草地贪夜蛾见虫时间将提前,发生范围进一步扩大,虫量加大,形势更为严峻;粘虫在部分地区会出现高密度集中为害。 一、主要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 1、小麦病虫害 总体中等发生。其中小麦红蜘蛛中等发生,部分旱垣、向阳坡地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00万亩;小麦穗蚜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10万亩;小麦吸浆虫偏轻、永济等局部基数高的田块中等发生;地下害虫中等发生,发生面积80万亩;条锈病总体轻、芮城等县水地麦田局部偏轻发生;小麦白粉病中等发生,局部重发生,发生面积220万亩;叶锈病重发生,发生面积130万亩;小麦纹枯病在高水肥麦田中等发生,发生面积80万亩;小麦赤霉病局部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0万亩。麦田杂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20万亩。 2、玉米病虫害 总体中等发生。其中玉米螟中等偏重发生, 发生总面积150万亩次;玉米叶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80万亩;玉米蓟马在春玉米产区苗期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0万亩;玉米蚜虫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0万亩;棉铃虫中等发生,发生面积68万亩次;玉米瘤黑粉病和茎腐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30万亩和25万亩,草地贪夜蛾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0万亩。以小地老虎、蛴螬、金针虫为主的地下害虫在沿河下湿地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20万亩。 3、暴发性病虫害 东亚飞蝗(夏蝗)总体偏轻发生,芮城、临猗、万荣局部有出现高密度蝗点的可能,发生面积25万亩,需防治面积3万亩;土蝗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0万亩。粘虫一代偏轻发生,二代和三代中等、局部有造成严重危害的可能,发生总面积120万亩次。 4、果树病虫害 总体中等发生。苹果腐烂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为95万亩;褐斑病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80万亩;斑点落叶病、白粉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80万亩和70万亩;炭疽菌叶枯病在部分果园偏重流行。果树蚜虫、果树叶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110万亩和95万亩;金纹细蛾中等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80万亩;苹小卷叶蛾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0万亩;桃小食心虫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5万亩;梨小食心虫在桃树和梨树上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5万亩。 5、蔬菜病虫害 保护地瓜类白粉病、黄瓜霜霉病、叶霉病偏重发生;保护地番茄疫病、病毒病、苗期病害、枯萎病、蔬菜蚜虫、美洲斑潜蝇、粉虱中等至偏重发生;露地蔬菜田小菜蛾、蚜虫、甜菜夜蛾、菜青虫、烟粉虱中等,局部偏重发生;露地蔬菜病毒病、茄子黄萎病、番茄疫病、辣椒疫病、大白菜霜霉病中等,局部偏重发生。 6、棉花病虫害 棉花苗蚜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万亩;棉盲蝽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万亩次;二代棉铃虫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5万亩;棉枯黄萎病偏轻发生,发生面积0.5万亩;棉苗病和铃病偏轻发生,发生面积各为1万亩。 二、主要预报依据 1、冬前病虫基数 11月中旬调查,我市冬前麦田病虫基数:麦红蜘蛛全市平均尺行长有虫20头,高于上年的11头;最高240头,高于上年的105头。麦蚜平均百茎10头,低于上年的16.4头;万荣最高90头,低于上年的120头。小麦白粉病全市平均病叶率1.3%,低于上年的1.9%;万荣最高15%,高于上年的5%。叶锈病平均病叶率6.1%,高上年的1.7%;最高35%,明显高于上年的5%。条锈病冬前未查到。麦田杂草冬前调查,一般田块平均每平方米35.8株,低于上年的41.1株;最高332株,高于上年的213株。 玉米螟冬前剖秆调查,全市平均百秆含虫25.6头,高于上年的22.45头,临猗最高52头。万荣平均百秆含虫14.2头,高于上年的13.2头。 东亚飞蝗残蝗面积8.5万亩,其中每亩残蝗密度6-10头的面积7.1万亩;11-30头的面积1.2万亩。沿黄6县市挖卵调查:共取样点380个,有卵点为8个,有卵块9块,卵粒数157.5粒,每块平均卵粒数17.5粒,平均每平方米有卵0.35粒,高于上年0.25粒,最高卵粒密度每平方米50粒。 11月底调查,苹果树腐烂病平均果园发病率17.6%,高于上年的14.25%,严重果园达60%,高于上年同期的46%。果树落叶前调查,斑点落叶病病叶率21.65%,略低于上年同期的22.75%,最高78%,低于上年同期的90%。苹果褐斑病平均果园病叶率52.25%,高于上年同期的50.85%,最高100%,与上年同期相同。果实采收前调查,桃小食心虫平均蛀果率0.25%,高于上年同期的0.14%,最高10%,高于上年同期的6%。果树落叶前调查,金纹细蛾蛹百叶平均有虫5.5头,低于上年同期的6.19头,最高35头,高于上年同期18头。 2、气象条件 据市气象台预测,2020年我市总降水量440-510毫米,比常年均值偏少1成左右。其中,冬、夏季降水偏多,春、秋季降水偏少。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春季和秋季有阶段性干旱,夏季有2~3局地暴雨洪涝发生。年平均气温全市各县介于13.0-15.0℃之间,比常年平均值偏高1.0-1.5℃。冬季(2019.12-2010.2)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0.5-1℃,降水偏多3-4成。春季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1.5-2℃,降水比常年偏少3-4成,其中3月偏多1-2成,4月偏少4-5成,5月偏少4成左右,对喜旱性的小麦红蜘蛛、小麦蚜虫、小菜蛾等发生有利。夏季平均气温接近于常年均值,降水偏多2成,其中6月降水偏多4-5成,7月接近常年,8月偏多1-2成,有利于玉米螟、粘虫、甜菜夜蛾等喜湿性害虫以及苹果褐斑病、斑点落叶病和蔬菜、玉米(大斑病、茎基腐)等大秋作物病害的发生。 3、生态条件 2019年我市冬小麦播种面积398万亩,接近于上年的400.87万亩;播种期墒情较好,适播比例高,冬前苗情趋势总体较好,麦苗冬前生长过旺,苗情比例为5:3:2,接近于上年,对病虫发生有利;小麦主栽品种与常年相同,总体易感白粉病、纹枯病和锈病,对麦蜘蛛、麦蚜等无明显抗性。2020年我市玉米面积(2019年330.29万亩)面积略减,预计基本稳定,对病虫害发生为害影响不大。保护地大面积种植,尤其是丰产性好但抗性较差的品种连片种植,一旦遇到不利条件,存在着较高病害流行风险。作物种类的增多为病虫的周年发生及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秸秆还田免耕技术以及机械化联合收割机的大面积推广,对玉米螟越冬不利,但大量秸秆残留地表对地下害虫、二点委叶蛾、玉米大斑病及土传病虫害发生有利。 各县(市、区)要根据本区域内病虫害调查情况、农作物种植结构及气象预报情况等因素,及早发布区域内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指导农民科学防控。 (运城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农业部运城病虫区域测报站 二〇二〇年一月十三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