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挖,我省旅游业正在释放巨大潜能。在可喜的数据背后——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省委书记王儒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例举的一个形象数据,让很多人对山西文化旅游有了更加深刻印象。“如果海外一名游客来山西平均消费360美金,相当于山西出口一吨半优质焦煤,如果一个国内客人到山西消费960元,相当于出省两吨动力煤,现在还不止两吨,而且纯绿色,没有污染。” 这样的对比背后,有着详实的旅游业发展成果给予支撑。近两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推动下,旅游业发展得到了明显增长。去年,全省旅游总收入3447.5亿元,同比增长21.11%,旅游业已成为全省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实现旅游业增加值1310.1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10.2%,占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9.2%,因旅游业所带动的餐饮、住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415.5亿元。 山西经济艰难前行,旅游业发展却逆势而上。可见,旅游业正在释放巨大潜能。量变引发质变,在直观的数据背后,旅游业又发生了哪些“质”的变化?
A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贡献逐年增长
去年,在全省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剧、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我省的景区景点等旅游企业逆势上扬,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门票收入、综合收入、职工工资收入也紧随增长步伐,这应该说是山西旅游业对全省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最大贡献。其中,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乔家大院、太行山大峡谷等景区景点门票收入同比增长20%左右,五台山、壶口瀑布、通天峡同比增长50%左右。 从旅游业吸引转型资金看,更多的煤炭领域资金,由地下转地上,黑色变绿色,实现产业转型。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有215家资源型企业投资开发旅游景区、星级饭店、休闲度假区和娱乐设施,总投资高达40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1700亿元。最早投资旅游业的介休三佳集团和阳城县皇城村,都进入投资回报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介休三佳集团开发的绵山风景区,累计投资超过18亿元,2015年的门票收入、小交通收入1.5亿元,酒店餐饮利润1亿元。皇城村巨资开发的皇城相府,去年门票收入1.73亿元,旅游综合收入7.04亿元。 省旅游局局长冯建平说:“实践证明,用开采地下矿产资源积累的资金开发地上的旅游资源,符合山西实际;旅游业属于朝阳产业,投资风险小,产业关联度高,劳动就业密集,是比较理想的接续产业;旅游业又是富民产业、绿色产业,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旅游业,也是对当地生态建设、社会建设的一种补偿和回馈,群众满意。” 在市场的拉动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扶持下,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明显见效。省旅游局连续两年专列3500万元用于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补助,全省的乡村旅游发展进入了快车道。靠旅游脱贫致富,靠旅游解决农民就业,靠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省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仅美了乡村,还富了乡亲。据统计,全省乡村旅游品牌经营户1万户,直接从业人员5万人,户均收入3.9万元,去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6000万人次,收入300亿元。 从产业规模看,截至去年年底全省旅游企业9000余家。旅游景区景点543家,其中国家4A级景区86家。星级饭店328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8家。旅行社866家,其中营业额过亿元8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51.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210.8万人。
B 产品结构趋于多元,旅游形象渐入人心
我省旅游产品以人文景观为主。近年来,各地在提升传统产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云冈石窟将一个景点改造成为了具有国际标准的旅游区,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转变。先后有绵山、乔家大院、平遥古城建成国家5A级景区,使我省的5A级景区由3家增加到6家,雁门关景区、太行山大峡谷景区去年11月也通过了国家旅游局国家5A级景区资源与景观质量评审。 适应市场需求,一些新兴旅游项目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大同方特城、盂县大汖温泉、交城果老峰水上乐园、孝义星宇广场、祁县千朝农谷、晋中百草坡公园房车自驾车营地、灵石崇宁堡温泉度假酒店、晋城司徒小镇等一批休闲度假产品向游客开放。《又见平遥》等大型旅游演艺节目的成功推出,不但丰富了旅游内容,更成为一个有效的“吸金”点。 去年,在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等10部门支持下,开展了“山西百佳休闲旅游产品”推选活动,推出一批旅游文化小镇、旅游休闲度假区、森林旅游景区、文化体育娱乐产品,促进了休闲、度假、娱乐、健康类旅游产品的开发,进一步优化了旅游产品结构。 区域旅游合作掀开新局面。依托我省与相关省区市联合成立的“美丽中国·天下黄河”“美丽中国·古老长城”“美丽中国·陆上丝绸之路”等旅游联盟,加强境外旅游市场宣传推广。2014中国山西首届国际旅行商采购大会、2015“中国·山西首届‘一带一路’古城古镇国际文化旅游暨第二届国际旅行商采购大会”、旅游互联网大会等大型交流活动对促进山西旅游外向型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步,旅游公共服务建设不断完善,旅游业发展外部条件明显改善。旅游集散体系初见雏形,省汽运集团在全省布局旅游集散中心,按照“定点、定线、定时、定价、定服务”的标准,开通近20余条旅游直通车。A级景区的游客中心发挥了比较完善的咨询服务作用;重点旅游城市、景区的免费WIFI既宣传了旅游文化,也方便了游客;去年,全省厕所建设总投资达1.78亿元,完成新建、改建旅游厕所737座。
C 政策措施显效,体制机制改革打开突破口
去年6月,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10月出台《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申办暂行办法》。《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抓住影响山西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了推动全省旅游业转型升级、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11条措施,主要涉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旅游产品、整治旅游市场秩序、旅游宣传推广、景区景点门票价格调整、旅游改革开放、政策支持保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8个方面的内容。为有效应对困难、保持平稳发展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也助推了旅游企业的发展。 大力度的市场整治产生明显效果,省内旅游市场秩序总体平稳有序。去年,五台山景区连续被媒体曝光,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立即作出重要批示,并抽调省直15个部门、分12个课题,对五台山景区综合整改整治进行集中调研调查。五台山问题的解决,是省委、省政府抓旅游的一个样本,不但为五台山今后发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条件,也为全省国有景区改革发展作出了示范。 对照A级景区标准,省旅游局组建了10个暗访小组,对全省150家A级景区进行了暗访检查,大同市灵丘县桃花山等10家景区的标准化等级予以注销,晋祠等21家景区被约谈,平遥日升昌票号等8家景区因主景区升级予以合并。 旅游资源整合和体制机制改革向前推进,探索出一些难得的经验,为全面推动产业发展提供了样板。长治市、壶关县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把原来分散的10家景区经营单位和3家宾馆经营单位整合,由新组建的太行山大峡谷股份公司出资4.1亿元接管,去年门票收入达到5380.2万元,是资源整合前的4倍多。 横跨三市四县的大历山资源整合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翼城县政府和山西历山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就开发翼城历山风景区签了约,垣曲历山和翼城历山资源整合进入了正式实施阶段,为大历山景区的开发迈出关键性的一步,也将为我省旅游资源跨区域整合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总体来看,我省旅游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期。但是,也必须看到,全省旅游业改革发展面临的矛盾依然突出,需要积极应对和主动化解各种不利因素,不断提高旅游业在转型升级中的竞争力。
本报记者 岳晋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