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可以有效避免以往扶贫活动中出现的“投入偏离”现象,使扶贫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针对如何落实精准扶贫,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省政协委员乔建军:“精准”是形式“扶贫”才是内容
从某种程度上说,“精准”是一种形式,“扶贫”才是其内容。在现实当中,既要满足形式上的精准,更要保证内容上的落实。
为能够持续合理地推进精准扶贫,乔建军建议,在贫困人口的筛选上,要从以政府为主层层落实指标,转变为由农民自下而上民主推选。“这样选出来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贫困人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落实农民的民主权利。”
“在扶贫资源的供给上,既要瞄准贫困人口的差异性需求,也要瞄准贫困地区的产业需求。”乔建军认为,不同贫困人口的需求是有差异的,同一贫困人口的需求也是有层次的,不同的贫困地区对产业的需求也不一样,在选择产业扶贫时,要选择对该地区有持续推动力的产业。
在扶贫资金的获取上,要全方位抬高门槛,把非贫困人口彻底排除在外。在扶贫过程的参与上,要调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出台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参与产业扶贫,鼓励引导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建议由扶贫办牵头,探索将现有的扶贫项目、资金整体打包,转化为政府采购的形式,购买企业产业扶贫的投入。
省政协委员宋新梅:重视人才培养“民间智库”
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人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要素。除中央和地方在贫困地区的挂职干部、农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这三类干部是扶贫工作不可或缺的人才外,宋新梅建议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还应把对互联网、 电商等新生事物有兴趣、接受力强、技术业务熟练的大学生作为“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先锋队,有计划有重点地引导他们投身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践中。
首先要稳定一支扎根乡村的“常备军”。宋新梅认为,复员退伍回乡的军人和武警官兵,以及大批进城务工又能回乡创业的青壮年男女劳动力,都可能成为带领家乡人民脱贫致富的主力军,“这方面的政策希望组织人事和民政部门早日出台。”
此外,要有针对性地精准培养进城务工人员,并利用离退休老干部的力量,充分发挥“民间智库”的作用。建议各级妇联组织把家政服务人员的培养和管理当作扶贫的大事来抓。提请各级党委政府注意发挥离退休老干部和老科技工作者以及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作用,使其成为基层精准扶贫的好参谋助手,为各级党委政府起到“民间智库”作用。
省政协委员蔡凝:分类扶贫落实帮扶政策
长期以来,我省扶贫开发存在着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蔡凝认为,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要格外关注,创新思路方法,加大扶持力度,善于因地制宜,注重精准发力,扎扎实实做好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要强化评议手段,实施分类扶贫。”蔡凝建议,根据每户村民上年度收入情况,组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进行民主评议。具体为:以村为单位,按照每户家庭经济收入情况,结合本村贫困人口指标数,从低到高进行分类排队,然后选择确定贫困户,操作过程中可以将贫困村、贫困农户进行分类。
落实帮扶方式,全面推进“六个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 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此外,还要落实扶贫资金,认真做好扶贫贷款和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将“雨露计划”、扶贫培训、互助金试点、社会帮扶等扶贫项目精准扶贫到贫困户和贫困村,为贫困户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王清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