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三晋民间绝活新春点兵 有不少您真没见过

849 0
发表于 2016-2-6 03:34:4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三晋民间绝活新春点兵 有不少您真没见过

三晋民间绝活新春点兵 有不少您真没见过
</img>

三晋民间绝活新春点兵 有不少您真没见过

三晋民间绝活新春点兵 有不少您真没见过
</img>

三晋民间绝活新春点兵 有不少您真没见过

三晋民间绝活新春点兵 有不少您真没见过
</img>

三晋民间绝活新春点兵 有不少您真没见过

三晋民间绝活新春点兵 有不少您真没见过
</img>

三晋民间绝活新春点兵 有不少您真没见过

三晋民间绝活新春点兵 有不少您真没见过
</img>

三晋民间绝活新春点兵 有不少您真没见过

三晋民间绝活新春点兵 有不少您真没见过
</img>

三晋民间绝活新春点兵 有不少您真没见过

三晋民间绝活新春点兵 有不少您真没见过
</img>

三晋民间绝活新春点兵 有不少您真没见过

三晋民间绝活新春点兵 有不少您真没见过
</img>

三晋民间绝活新春点兵 有不少您真没见过

三晋民间绝活新春点兵 有不少您真没见过
</img>

三晋民间绝活新春点兵 有不少您真没见过

三晋民间绝活新春点兵 有不少您真没见过
</img>
        柳林“盘子会”
    每年的正月十三,柳林县城的大街两侧,都会摆出一个个类似古代阁楼样子的“盘子”。从正月十三到正月廿六,柳林当地元宵节和填仓节的一系列民俗活动都是围绕这些“盘子”进行的,所以也称之为盘子会。
    柳林盘子号称“三晋一绝”,是一门集雕刻、绘画、建筑、面塑、民间祭祀为一体的民间艺术。柳林盘子源于古代民间祭祀的“搭神棚”活动。最早是一个简易的棚,棚内供奉神官,后来发展成了精雕细刻、油漆彩画的庙宇模型。
    盘子的规模大小不等,一般以高四米,长、深三米为多。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柳林盘子不但有木制的,还有铁制的、水泥的,甚至汉白玉的。在众多种盘子中,木制可拆装的盘子是最正统的,制作也最精细,无论木刻、彩绘都十分考究。
    柳林盘子会也被称为“天官会会”“小子会会”。2008年的时候,柳林盘子会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报记者 王晋磊

    泽州沙沟“郭氏铁花”
    去年春节期间,绚烂多彩的打铁花在上庄古村、司徒小镇、皇城相府相继绽放,打铁花着实在晋城火了一把!这些打铁花的表演队伍,是来自泽州县川底乡沙沟村的“郭氏铁花”家族。
    陈利强是“郭氏铁花队”外出表演的联系人,而表演打铁花的主力军就是他的5个舅舅。“去年国庆期间,我们去运城关帝庙演出了好几场。”陈立强说,“今年元旦期间,又在晋中榆次表演。”
    追溯历史不难发现,泽州乃国内冶炼发达之地。自古以来,沙沟村许多人都掌握一门手艺——箍镥锅(注释:补锅)。这门民间手艺,与冶炼和化铁有关,于是又衍生出特殊的技艺——“打铁花”。而“郭氏铁花”已传第六代,如今“郭氏铁花队”人数就有四十多人。
    打铁花是冶铁过程中衍生出的古朴民间娱乐活动,是最原始的焰火和烟花。每逢年节,富人们燃放烟花庆祝,而冶铁发达的泽州等地的铁匠们买不起烟花,于是从打铁时四溅的火花中得到灵感。
    打铁花需要先烧制铁水,然后趁着炙热的温度,将铁水挥向天空,落下来时用板子一次击中。当炽烈的1500多度的高温铁水被用力击打抛向空中,一朵朵绚丽的金花在空中飞溅出来。虽说是纯人工创造,可火花图案却变化多端。现场形成的强烈震撼,让众人不断喝彩惊赞。
    2012年,泽州打铁花入选山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去年春节期间一炮打响后,不仅有晋城,而且还有省内其他地方也联系“郭氏铁花”前去表演。由于受表演场地的限制,打铁花只能在空旷乡间或景区地段进行表演。随着春节的临近,陈利强的手机明显忙了起来:“正月初一开始,我们将走乡入村进行不间断表演,能确定的有泽州县晋庙铺等乡镇,另外还要去太原、阳泉等地进行表演。”
本报记者 李吉毅

    定襄 高跷秧歌
    演员们踩在一个1.5米高的榆木制高跷架上;装扮成或传统或现代、或老幼或男女、或痴傻或幽默的各种“鲜活”人物,在传统的八音吹奏下又是扭又是唱……在忻州市众多传统的“闹红火”文艺项目中,定襄高跷秧歌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一份心中“挚爱”。现如今“定襄高跷秧歌”已列入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一项扭唱在群众心头、熠熠生辉的独特民间“歌舞”艺术。
    据传,定襄高跷秧歌起源于明初,到了清代已很盛行。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后不断发展,一直延续到今天。定襄高跷秧歌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跷子、走场、动作、表情、化妆、扮相、服饰、道具、音乐伴奏等,一支秧歌队伍多的有70—80人,另有一个引跷人。特殊扮相的演员高跷甚至高达2米,在如此“高度”的高跷上配以八音队伴奏,实现又跑又扭又唱的“难度”,堪称一绝。
    唢呐伴奏是定襄高跷秧歌区别于其它高跷秧歌的一个显著特点。由八音会伴奏,高亢、粗犷,使高跷秧歌节奏明快,气氛热烈。它以扭见长,走场形式丰富多样,舞姿柔美飘逸、舒展跳荡。扭完了高跷,还要演唱当地的秧歌,由两三名秧歌高手演唱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小调。唱词多为自编,语言风趣朴实,贴近生活。
    猴年春节元宵节临近,定襄高跷秧歌表演即将再度走向忻州街头巷尾,如果您有兴趣领略它的魅力和韵味,可在正月十四上午到忻州城区体育广场、正月十五上午到忻州城区和平广场观看。
本报记者 郭小强

    平顺 四景车
    平顺县农村正月闹社火时,有一种叫四景车的工艺彩车,彩车全部被彩色丝绸、金箔、布带、花牙、玻璃等材料装饰得色彩艳丽,图案丰富,其造型如同北京紫禁城的角楼。
    四景车的所谓“四景”,是车本身结构有四处巧妙的设计,一是一根独木辕套两头大健牛;二是用一根牛角杆和三个木犋环环相套承驾辕头;三是第二节的主木构架,不用卯不开榫直立在底平板上,用麻绳上下捆扎紧固;四是第二节主木构架上端和第三节主木构架下端相接点,不用卯不开榫,而是四条麻绳上下捆扎固定。车的动力除两只辕牛和两只梢牛拉拽外,前面用两根直径约5厘米的麻绳由近百名粗壮劳力拉拽,车后和车左右还备有4根牵绳,以防车体歪闪倾倒。
    过去,四景车要游行数公里,沿途观者甚多,是否参加过大赛会、是否观看过四景车,成为当地人的一种资历,一种荣耀。所以,至今民间仍流传“赶了大赛会,死了不后悔”的谚语。
    据平顺县文物旅游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四景车的产生与当地的九天圣母庙庙会颇有渊源。四景车起源于何时,现在已无法考证,但至少比九天圣母庙要早。平顺四景车是民间木工艺人的一个创造,也是木制品从实用性到艺术性、观赏性的一个升华。随着“独辕四景车赛会”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已经成为上党古城的一张名片,展现在世界的面前。
本报记者 张文举

    万荣 后土祠社火
    春节到元宵节期间,位于黄河岸边的中华民族祖祠——万荣后土祠,将有庙会等一系列的民俗活动,而最为吸引人的莫过于一年一度的“锣鼓上庙”,周边县市以及黄河对岸陕西省的居民每年都会慕名而来。
    据介绍,农历的正月十三、十四两天,有当地镇政府组织的活动,正月十五当天,则是按照最传统的仪式进行“锣鼓上庙”展演。
    “锣鼓上庙”就是乡民们在后土祠内祭祀后土及表演传统社火节目的仪式。通俗点说,“锣鼓上庙”就是拿着以锣鼓为代表的表演器具到后土祠去祭祀后土。也就是说,“锣鼓上庙”不是一项社火,而是一整套社火。
    中国的社火实际就是后土文化。人们把祭祀土地的活动叫做社火。历朝历代,万荣后土祠的社火节规格高、规模大,程式严肃讲究,被视为社火正宗。
    万荣后土祠至今流传着一套社火管理办法,附近的10个村庄分为6个社,“锣鼓上庙”活动采取轮值承办。“大村各为1社,每村6年轮值一次,有的小村是半社,每村12年轮到一次,还有的村是四分之一个社,24年才轮一次。一旦承办, 每个村无不人人各司其职、竭尽全力。这种竞争的结果,是将万荣后土祠的庙会办得规模越来越大、名声越来越响亮。”万荣后土祠文管所所长沈伟杰说。
    在社火已经转变为一项纯粹的乡村文艺活动的现在,万荣后土祠的社火保留了祭祀的内容和整套形式,为中国的民俗、传统文化保留了一个标本。到万荣后土祠看看“锣鼓上庙”,不啻于一次中国历史的体验课。
本报记者 胡增春

    盂县“牛斗虎”
    “牛斗虎”又名“牛斗鼓”,是流传于盂县一带的民间舞蹈。相传这种舞蹈起源于当地流传的一则汉族民间传说。如今,这一舞蹈以其独有的浓郁民间特色和乡土气息,成为当地元宵节最受欢迎的节目。今年正月十三至十五,盂县街头将继续出现众人关注的“牛斗虎”表演。“牛斗虎”顾名思义就是一头牛和一只虎的搏斗。通常由扮牛者2人、扮虎者2人、人熊1人和打击乐5人,共10人组成。牛皮与虎皮均以布制成,披于演员身上表演。以打击乐配合渲染气氛,伴奏由大鼓、大锣、大镲演奏锣鼓点“霸王战”。在打击乐的伴奏下,牛、虎在步伐、身段、手势的套路下进行扑打抵斗的表演。“牛”代表正义、忠厚、坚毅,“虎”代表邪恶、凶险,两者在“人熊”的引诱下互不相让,撕战到底。最后,牛的正义战胜了虎的邪恶。
    据考证,盂县的牛斗虎起源于东部山区。明朝时期,由于这里属太行山脉、阴山河畔,土地肥沃,所以很早就有人定居。山中有老虎,而耕牛则是农民的主要家畜。耕牛村外放牧,老虎出没下山,自然构成了这一美好传说的起源。
    盂县牛斗虎以秀水镇南白水村最具代表性,主要流传于盂县的南白水、孙家庄、上社、梁家寨、苌池、南娄、下曹等村。这里的牛斗虎每年都要参加县、镇、村举办的春节、元宵节文艺汇演活动,并要在各村表演,足迹踏遍周围的30个村。由于牛和虎的形象逼真、表演精湛,加之人们对正义战胜邪恶的推崇,所以该节目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2009年4月24日,省政府发文公布,确认“盂县牛斗虎”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本报记者 霍雪飞

    浑源 耍故事
    “耍故事”是浑源当地一种独特的社火,“耍故事”据说起源于元代,清代道光年间流行于浑源县城乡。2013年12月,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耍故事”的表演内容主要取材于《水浒传》中水泊梁山英雄好汉“夜打大名府”的故事。集乐、舞、戏为一体,古朴、激扬、劲健。
    它的表演特点是不说不唱,以舞姿雄健、队形多样、跌打滚翻见长,舞动起来很有场面感和现场感。分布在各个乡镇,一般以每年春节期间表演迎喜神、拜年祈福为主,其演出中带有求神灵保佑、免灾除难和祈愿村民日月兴盛,光景美好之意。
    表演开始时,是一个气势恢弘的场面,18个人扮演的梁山好汉分两队“下山”了,领头的分别是宋江和卢俊义,两人抬头挺胸,气势凛然。后面耍着大扇子的分别是吴用和公孙胜,他们一手敞着戏衣胸襟,一手“不知疲倦”地将大扇子举过头顶扇过来扇过去,接下来的两位女性就是孙二娘、扈三娘,后面跟着武松、燕青及鲁智深、李逵,那个拿着毛葫芦的是时迁,还有卖狗皮膏药的神医安道全……
    男性表演者以踢、击、翻、跳的武技吸引观众,女性表演者刚毅中透着温婉,一干“好汉”,有的对耍,有的对打,有人散打,有人相互逗笑,场面看着有点乱,但却变化有形。鼓乐队的师傅们,敲打出的轻重缓急的鼓乐声呼应着表演。踩着咚咚锵锵,一干“好汉”,“锄暴安良”而去。
本报记者 郭斌 摄影 任雪峰

    襄汾陶寺 天塔狮舞
    天塔狮舞在当地也叫“雄狮等天塔”,具有惊、险、绝、美等艺术特征。表演时,先由助手用29条板凳在场地内搭起9米高的塔台,领狮人(亦称驯狮师)持绣球引领两头大狮子、四只小狮子上场亮相,直立、翻滚,表演抢夺绣球技巧;随后,领狮人持绣球快速旋转上至塔顶,在塔顶表演各种惊险动作,而群狮则先在塔下围塔跃跃欲试,随即两头大狮一前一后,顺着天塔的底部左蹿右跳,钻孔紧随而上,一层层向塔顶登去,两头大雄狮登上天塔后,整个表演进入高潮。
    今年正月,襄汾陶寺天塔狮舞将有多支表演队伍在多个地方演出,其中正月初二至正月十六将在长治县神农生态种养园进行表演,正月十五,一支天塔狮舞表演队将受邀前往湖南长沙进行表演,临汾本地市民也可以在永和县正月十五的社火表演中看到天塔狮舞表演。
本报记者 段树聪 摄影 闫锐鹏

    榆次南庄 无根架火
    600年前,勤劳淳朴的榆次南庄人点燃了第一架南庄架火,在绚烂夺目的焰火之下,他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欢庆一年来的五谷丰登,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在传承者们的坚持与专注下,600年来,南庄架火,这一朵民俗奇葩,不仅得以完整保存,并在今天大放异彩,成为晋中社火民俗的代表之一。2016年春节,南庄架火将在榆次文化中心和南外环潇河水上公园为百姓奉上一道精彩绝伦、美不胜收的视觉饕餮盛宴。
    南庄“无根架火”第二十七代传承人赵志高介绍:南庄架火始于明朝,是山西省榆次南庄地区特有的传统手工技艺。整个架火形似宝塔,常年十二层,闰年十三层,象征着一年12个月、24节气。
    南庄架火的顶法与其他地方不同,十数米高的架火,不需栽通天柱加以固定,而只以四条绳索拉紧四角,从底端向上,一层一层往上顶架,最后将绳拴牢,后人称为“无根架火”。架火一般顶3天,最后一天晚上燃放。燃放时,不需要人直接点燃,而是靠对面和左右对角的引火装置互相对打引爆,人们称这种装置为“码儿”。由此人们可以看到一对对“码儿”对擂,一尊尊火炮疾如电闪,簇簇火花争芳斗艳,金碧楼阁忽隐忽视,宛如海市蜃楼。
任俊兵 闫晓伟 刘勇

    右玉 脑阁
    每年的正月十五,右玉县右卫镇的民间艺人都要走上街头,秀一把他们的脑阁绝技。脑阁是右玉县右卫城、威远堡、杀虎口一带传统的民间舞蹈,表现民族题材故事的道具以马鞭、弓、箭、银碗、哈达、狼头、鹿角居多。2008年,脑阁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脑”为方言,即把东西高高扛在肩上。脑阁是将一个特制的铁架绑在人的肩背上,顶端架一名儿童,身着彩色鲜艳的衣服,扮成各种戏剧人物,再以花草彩绸装饰,如仙子下凡,煞是好看。脑阁人数不等,表演时,扛架者腰杆挺直,在唢呐、锣鼓的伴奏下点、颤、摆、走,带动上面的儿童自然地跟着左右扭动,舞姿轻盈,别有风趣。
    脑阁选材广泛、丰富多彩,有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白蛇传》《西游记》《八仙过海》,还有表现地区历史、文化、人物的故事。
本报记者 王晋飞
10220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