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年间,英国人、瑞典人在运城放映过幻灯。
新中国建立初,运城有简易幻灯机。
幻灯片的正面绘画,背面涂色。放映的内容多为 时事政治以及一些典型人物活动。如曲耀离植棉、打井抗旱等。
1952年,山西省艺校举 办为期1个月的幻灯培训班,霍子江、丁春武2人参加,带回5部放映机和座式汽灯,分发到三路里、张贺等文化俱乐部,从此,农村有了幻灯。
七十年代,西曲马村的景瞻斗自制土幻灯,并建立幻灯站,不仅在运城城乡放映,还组成小分队到猗氏、牛杜等地巡回放映。
至1984年,全市共有幻灯站8个。1985年后,随着电影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幻灯站 陆续并人电影放映队。
1990年,幻灯片《税法宣传员》获奖。
此外,部分医院、学校等单位还利用幻灯这一立体感强、信息传递快、成本小等特点,开展科研、教学等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