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感恩,既是一种处世哲学,又是一种超乎伦常的情怀与理念。唐代诗人陈润写过一首五绝《阙题》:“丈夫不感恩,感恩宁有泪。心头感恩血,一滴染天地。”四句诗,其中三句不离“感恩”,可见古人对感恩的重视程度,已到了渗透于血液之中的地步。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一种人伦至孝,亦是人世间最温暖的感恩之情。
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慨叹。唐代诗人孟郊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感恩诗《游子吟》,道出了子女出门时母亲的拳拳爱意:“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天涯游子感怀父母恩德的诗词还有很多。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在十五月圆之夜听到杜鹃的声声啼鸣,不禁想起难以膝下服侍老母,于是辗转反侧,以诗寄怀:“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清代诗人黄景仁一生为生计而奔走四方,亦为不能报答母亲的恩德而内疚不已,在其《别老母》中,可以捕捉到他内心里深深的自责:“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类似的还有清乾隆年间诗人蒋士铨,岁末回家在面对父母时,他发出了“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的由衷感叹,从中可以窥见他不能报恩、服侍父母的惭愧之心。
( 李笙清/文 《西安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