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即将跨入花甲之年,同学成耀新建了一个微信群,群名叫“抱团养老、精致生活”,邀我加入其中,我不忍拂其好意。成耀一直有个美好梦想,希望在温暖如春、花草茂盛的城乡接合部,买下或租下一栋楼房,找些相识的好朋友,来此抱团养老,开心过好每一天。此群一建,微信群里一片鼓掌叫好声。
对此,我却颇感怀疑。年岁渐老,孤独寂寞感会越来越深,尤其是老来伴若提早撒手人寰,更会孤枕难眠,这是人之常情,老年人最缺少真心温情的陪伴,如能够抱团养老,当然求之不得。但按一般情理推论,能够抱团养老的,首先应该是至爱亲人,然后才是同学或邻居。我留意周围亲朋好友的养老现状,真正能做到抱团养老的却鲜有所闻,细细想来确有难处。
所谓抱团养老,一般指离开自己老窝,搬到一个人员集中处所。倘若经济尚不宽裕,还要精打细算考虑性价比,适合居住的地方也会离家较远,这就首先要求老年人身体健康,行动自如,且很少会上医院看病配药,否则麻烦事一大堆,还可能连累拖垮儿女亲朋。二是抱团养老目的在养,老年人每天吃喝拉撒,买菜做饭是无法逃避的生活琐事,吃香喝辣是个人长期养成的喜好,勤快或懒散又是无法改变的秉性,尽管可以有各种约定俗成,但日复一日生活,矛盾冲突势不可免,杭州曾有两个农家组织抱团养老,后均不欢而散就是明证。三是抱团养老直接涉及到经济利益,一时吃亏可以忍让却难长久。
抱团养老其实是老年人对养老的自救之举,笔者并不反对,但窃以为需加上“精神”二字,精神上抱团养老应该是今后的大方向。现在中国老年人越来越多,养老金充足、物质赡养无忧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普惠老年人的最大成就之一。现老年人缺少的主要不是物质,而是精神需求,尤其是充实和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各种举措。
所谓抱团精神养老,指的是志同道合、趣味相投的老年人,他们能够经常聚在一个公共活动空间里,吟诗弹琴、挥毫作画,相互切磋交流,愉悦身心。这种抱团精神养老法,无须离开故土老窝,也不涉及吃喝琐事,更不会影响到家庭的收支开销,抱团而来的都是情投意合的老年朋友,所谓养老关键就在养心嘛!
当然,抱团精神养老对各级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不只是每年新增多少养老床位,也不只是增加多少退休养老金,而要全方位谋定、设置适合老年人精神生活所需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并通过各种活动载体和社会中介组织,菜单式提供各种符合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课程和活动,决不能只是到敬老节才轰轰烈烈走过场,甚至急功近利地搀扶老人一天去洗几次澡。抱团精神养老需要的是润物细无声,老年人在自家门口、小区里随时想要活动时,就能切实感受到抱团精神养老的美好。
(雨凡/文 《太原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