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家范》,司马光为百代万家立典范

711 0
发表于 2022-1-27 09:58:4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引语
《家范》,司马光为百代万家立典范
作为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马光认为“治国在齐其家”。
《家范》,司马光为百代万家立典范
《家范》是一部有着完整治家理念的家训,与其《资治通鉴》的理念是一致的。因此,《家范》常被视为《资治通鉴》的姊妹篇,可称之为“齐家通鉴”,以“史”来资于治家,体现了一代名臣的治家理念和风范。《训俭示康》则单独对其子司马康提出了“以俭为美”的家风要求,真可谓为百代万家立典范。
《家范》,司马光为百代万家立典范
以礼治家

《家范》治家篇中,司马光提出的第一个核心观点就是“治家必以礼为先”。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阐明了他以礼治国治家的政治思想,他指出:“礼之为物大矣!用之于身,则动静有法而百行备焉;用之于家,则内外有别而九族睦焉;用之于乡,则长幼有伦而俗化美焉;用之于国,则君臣有序而政治成焉;用之于天下,则诸侯顺服而纲纪正焉。”

《家范》是宋代家礼逐渐兴起并完善的具体表现,以典型的事例集中表达了“以礼治家”的思想以及对如何处理家庭伦理关系的思考。
《家范》,司马光为百代万家立典范
以身作则

《家范》中,司马光强调身为家长应以身作则,“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否则就没有说服力。
《家范》,司马光为百代万家立典范
司马光曾任北宋的礼官,研究制定礼乐。他身体力行,为家庭、为子女做出了示范。《家范》中,他把“父慈”放在“子孝”之前,子女固然在父母面前要恭敬,“养父母而不恭敬,何异于养犬马”。父母对于子女更应当做到慈爱,他将“不慈”与“不孝”看作等同的罪恶,“子不孝父不慈,其罪恶均等”。

《宋史·司马光传》中记载“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动作有礼”。司马光孝顺父母、居丧守礼、友爱兄弟,侍奉兄长如同对严父那样忠诚守信、恭敬、节俭、正直,“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做事有法度,言行合礼节。司马光因此获得了世人的尊重和信赖,天下的百姓都敬重他、相信他,陕西、河南一带的人都以他为榜样。

以偏为戒

《家范》中一个非常独特的观点是“爱不偏私”。司马光认为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有偏差是导致家庭不和的根源,偏私是怨愤所产生的根源。家长一旦失去了公平性和公正性,就可能导致家庭成员间的猜疑和不信任,家庭内将产生嫌隙。

不偏不私,首先表现在财产上。“怨之所生,生于自私”,私欲是怨愤产生的根源,怨愤是家庭不睦的缘由。要实现家庭和睦,就要消除怨愤,去除私欲,秉承公理与公义。财产和利益很容易使得父子兄弟之间产生矛盾、争斗。司马光遍阅历史,发现累世同居的大家族有一个共同之处:平均。因此,司马光提倡同居共财,在财产分配与继承问题上强调轻利重义,以消除因财产分配不均而导致的兄弟相残的状况。

其次表现在对儿子与女儿的教育问题上一视同仁。《家范卷六·女》中即明确提出“谁说女子不如男”,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提出女子知礼义、守礼法,会替家族赢得赞誉,促进家族之间的亲近和睦。

以德为富

《家范》始终强调礼乐教子,诗书传家。因此,对子女的教育上,司马光把修身养德当作最要紧的事。《家范》发扬了家庭教育中的早教传统,主张实行胎教,认为教育应从胎儿抓起,对胎教提出了具体要求。“古者妇人任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艺博通矣。”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育孩子就像种树,种下的树木长歪了,要在树还是树苗的早期进行修整,等到长成大树后再修整,费力又难有成效,孩子养成的坏习惯很难改掉。同时教育也不能急功近利,要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进行。他还认为公平处事、正直守节是人性的光辉,是家庭的财富。

以俭为美

《训俭示康》承继《家范》“遗德不遗财”的家训理念,重点阐述“俭以养德”的思想。司马光认为聚敛钱财,生活奢侈,不利于个体道德品行的培养,容易使后世子孙滋生惰心、不思进取,导致家庭衰落。“为儿孙积钱财,不如给后代留功德”“福禄不要全占尽,留下一些给儿孙”,还强调要广施财物,积德行善。

《训俭示康》和《家范》一样列举了许多古人为官清廉的例子。司马光在《家范》中把为官清廉、体恤民情等官德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在《训俭示康》中以正反案例来告诫儿子俭立美德,侈则败家。

司马光又举出童年、青年和平日里三件自己的实例教育儿子节俭修身:其一是自己童年时,就“性不喜华靡”,引导儿子不饰金银,朴素自然;其二是进士及第时,在闻喜宴上“独不戴花”,引导儿子自谦自让,不炫不耀;其三是平日里自己“衣取蔽寒”“食取充腹”,引导儿子以俭为荣,以俭为乐。生活少不了钱财,但钱财不可多求,过多反而成为负担。“惟清修可胜富贵,虽富贵不可不清修”。

(刘绪义/文   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后)

147921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