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中国爆炸力学奠基人郑哲敏:赤子之心报效祖国

339 0
发表于 2016-10-10 17:06: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耳不聋、眼不花,谈吐清晰、坐姿硬朗……如果不是了解过郑哲敏的资料,记者绝不会相信,眼前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刚过完92岁生日。
  “三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力学界德高望重的泰斗,汇集诸多荣誉于一身,郑哲敏为人处世却处处透着谦虚低调。“在祖国最需要我的时候,承担一些科研工作者应尽的责任,这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迹。”
  1952年,结束美国留学生涯的郑哲敏着手准备回国。在他看来,“出国留学就是为了归国报效,从没有过其他想法”。
  但由于时局影响,郑哲敏的归国计划迟迟无法成行。
  “美国一方面以留学生离境有悖政策为由,没收了我的护照,另一方面承诺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支持我们这些博士搞科研”,然而这些并不能动摇一位赤子的报国心,郑哲敏始终记得老师钱学森嘱咐他的话,“一切要以国家需要为己任”。
  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美国针对留学生离境的政策有所松动,郑哲敏抓住机会,辗转瑞士、日本和香港等地,历时4个多月,终于回到祖国。
  上世纪50年代,中国百业待兴,其中包括刚刚创建的航天事业。由于设备落后,中国尚无法自主生产导弹的一些关键零部件,于是航天部门把攻关任务委托给了郑哲敏。
  “能不能利用爆炸瞬间产生的巨大冲击力,把需要的零件‘炸’出来呢?”长期从事力学研究的郑哲敏很快提出了“爆炸成形”的大胆假设,并率领团队进行严谨的理论论证。
  用郑哲敏的话来说,当时的情况是“两有两无”——有能力、有决心,没设备、没数据。缺少先进设备,郑哲敏就和团队成员自制“土装备”,冒着安全性较低和故障率较高的风险,一点一点搭建原型。没有数据,郑哲敏就采用“笨办法”,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计算,得出结果后再一次次反复验算。
  1960年,在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的空地上,第一次爆炸成形试验取得成功,一块钢板被炸成小碗的形状。当时,钱学森举着小碗激动地表示,“别看它现在很小,将来一定能起到大作用”。钱学森还将这门研究爆炸发生和发展规律的新兴专业命名为“爆炸力学”,由郑哲敏任学科带头人。
  此后,郑哲敏和团队不负重托,成功研究出“爆炸成形模型律及成形机制”,并以此为基础,配合其他部门,顺利制造出高精度导弹零部件,解决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难题。60年代中期,郑哲敏又与国外同时独立地提出了一种新的力学模型——流体弹塑性模型,为中国首次地下核试验的当量预报作出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后,郑哲敏响应国家号召,将他在力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社会经济建设,为国家解决了瓦斯生产爆炸、港口建设中海淤软基处理等一批实际问题。
  凭借在爆炸力学领域的开创性贡献,郑哲敏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荣誉,并于2012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今年9月30日,由于科研成果应用对北京市社会发展起到突出作用,郑哲敏获颁第二届北京市华侨华人“京华奖”。
  作为中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郑哲敏几乎将一生奉献给中国的力学事业。如今已到鲐背之年的他,仍不时到中科院上班,在家也经常上网查看英文资料。
  “国家倡导创新驱动发展,在政策、资源等方面营造了前所未有的优越环境,现在是中国科研发展最好的时代”,郑哲敏表示,“只要身体允许,我还想为国家做点事情”。
14953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