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故事
›
讲运城读运城
›
唐代铁牛,见证文明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唐代铁牛,见证文明
682
0
社区1号
Lv.9
发表于 2022-3-23 17:09:4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宋朝年间(公元1066 年),黄河发洪水,冲垮了河中府(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蒲州镇)城外的一座浮桥,这浮桥原是用空木船一艘紧靠一艘排起来,从这岸连到那岸,上面再铺木板架起来的,为了不让浮桥移动,人们铸了八只大铁牛,每只大铁牛有上万斤重,放在两岸,用来拴住浮桥。这座浮桥既可以走人,也可以通过牲口和
车辆
,是河中府的交通要道。这年洪水泛滥,不但把浮桥冲得一干二净,而且连八只大铁牛也冲到了河里。
洪水退去以后,交通要道需要马上开通,河中府准备重建浮桥。连结两岸的船只准备就绪,就缺拴牢木船的大铁牛了。铁牛沉入河底后,已经陷进泥沙之中,谁有办法把它打捞上来呢?
为此,河中府贴《招贤榜》,广请能人贤士,打捞铁牛,重建浮桥,造福百姓。路过此地的行人,看了《招贤榜》,无不摇头而走。
这一天,来了一个和尚怀丙,把《招贤榜》揭了下来。有人劝他说:“师父,揭《招贤榜》不是闹着玩的,你能把它们都捞上来吗?难道你有神仙帮助?” 和尚笑了笑说:“我哪有神仙帮助,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就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这一天,河边上观看的人挤得水泄不通,只见怀丙和尚指挥着一班船工,用两只大木船装满了泥沙,并排拴在一起,两只木船之间用木头搭了个架子,怀丙指挥着把船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叫人带着拴在木架上的绳索潜到水底下,缚绑牢铁牛,再在木架上收紧绳索,然后叫船工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去,随着船中的泥沙的减少,船身一点一点地向上浮,待到两船的浮力超过船身和大铁牛的重量时,陷在沙中的大铁牛就一点一点向上拔,直到船身浮到大铁牛悬在水中时,怀丙就叫船工们把船划到岸边。这样来回反复八次,终于把八只铁牛全部打捞上来。
这个故事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它的发生地就在山西运城、永济蒲州。
铁牛亦称开元铁牛,位于永济市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东西各四尊。铸于唐开元十二年( 724),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元末桥毁,久置不用,故习称“镇河铁牛”。因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1989年 8月在蒲津渡遗址上经勘查发掘,处于黄河古道东岸的四尊铁牛全部出土。距蒲州城西墙51米,距西城门 110米。铁牛头西尾东,面河横向两排。伏卧,高1.5米,长3.3米,两眼圆睁,呈负重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牛尾后均有横铁轴一根,长2.33米,用于拴连桥索。牛侧均有一铁铸高鼻深目胡人作牵引状,现已露出地面部分高1.5米,肩宽0.6米。四牛四人形态各异,大小基本相同,据测算,铁牛各重约30吨左右,下有底盘和铁柱,各重约40吨,两排之间有铁山。
走在铁牛馆,我仔细阅读着关于铁牛的来龙去脉。呵,曾经的故事,一定会让你吃惊不小。
蒲津渡是古代黄河上秦晋之间往来的一大渡口,位于蒲州城西门外的黄河东岸。蒲津渡自古以来就是秦晋之交通要冲,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在这儿修造过浮桥。
《春秋左传》记载,昭公元年,秦公子咸奔晋,造舟于河。《初学记》:“公子咸造舟处在蒲板夏阳津,今蒲津浮桥是也。”《史记·秦本纪》又载:“秦昭襄王五十年(前 257年),初作河桥。”张守节《史记正义》谓:“此桥在同州临晋县东,渡河至蒲州,今蒲津桥也。”东魏齐献武王高欢、西魏丞相宇文泰、隋文帝都在这儿建造过浮桥。
唐代,河东为京畿,蒲州是中都,是长安与河东联系的枢纽。开元六年( 718),蒲州被置为中都,与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北都太原齐名。开元十二年(724),为了加强对唐王朝的大后方河东地区及整个北方地区的统治,唐玄宗任命兵部尚书张说主其事,改木桩为铁牛,易笮索为铁链,疏其船间,倾国力对蒲津桥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用去的生铁据说占唐王朝一年产量的一半以上。《通典》、《唐会要》、《蒲州府志》均记载此事。在两宋时代,蒲律渡仍是黄河的重要渡口之一。金元之际,浮桥始毁于战火,只剩下两岸的铁牛。后来因三门峡水库蓄洪而使河床淤积,河水西移,铁牛被埋入河滩。
今蒲津渡遗址,西距黄河堤岸2.8公里,隔河遥望陕西省朝邑县,东距古蒲州城西墙约六米,南距古蒲州城西门(即蒲津门)近百米。1988年、1991年对蒲津渡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勘探和科学发掘。根据发掘结果,唐蒲津渡遗址最深处距今地表 6.5米。在靠当时河岸有一道曲拱梯形石堤,堤基下有密密成排竖钉的柏木桩,垒砌石条间贯注有铁锭,又以米浆白灰泥粘合缝隙, 十分牢固。这道石堤明确地可以看出系分两次砌筑。在紧靠石堤处发现了四尊铁牛、四个铁人、两座铁山、三个铁墩、六根铁柱。
蒲津渡遗址是一处具有丰富遗存的大型遗址,是我国第一次发掘的大型渡口遗址,它展现了我国古代桥梁交通、黄河治理、冶铸技术等各方面的科技成就,也直观地揭示出黄河泥沙淤积、河水升高、河岸后退的变迁过程,从而为历史地理、水文地质、环境考古及黄河治理提供了许多难得的资料。
大浪淘沙,黄河仍在,铁牛仍存,秦汉唐宋,都成了历史,站在蒲津渡,品味黄河,品味文明,我们不禁为古人的聪明才智拍案叫绝,更为厚重的河东文明陨落而扼腕叹息。
锈迹斑斑的铁牛在诉说着一段文明,也见证了这里曾经的辉煌。
唐代
,
见证
,
文明
,
铁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相关帖子
•
荣耀50SE评测:“飘动的舞姿”,见证科技美!
•
银湖街社区举办“创文明,迎中秋”主题活动
•
唐代大铁牛_运城市工艺美术历史遗存(35)
•
每尊重达45吨至75吨——《捞铁牛》
•
《捞铁牛》的牛,到底有多牛?
•
文明习惯养成从改掉生活陋习做起
•
平陆县张店镇后滩村乡风文明谱新篇
•
河津市“ 创建文明城市 争做文明市民” 倡议书
•
一起见证了去眼袋强大的恢复力度
•
故垒西畔看铁牛
•
盛唐繁荣的见证――蒲津渡铁牛
•
唐代蒲州——文化的蒲州
•
“绿色出行 文明共建”倡议书
•
奋力打造富裕文明幸福美丽现代化新稷山
•
盐湖区吉祥社区 件件小事化文明春风
•
运城市“文明旅游从我做起”倡议书
•
付炎:路上千般景 最美是文明
•
新绛“泉源碑”见证生态情
•
绛县 爱心送考 传递文明
•
经济学家走进荣耀,见证全球新经济格局下的荣耀之路
•
黄河大铁牛 绚丽夺目的盛唐遗爱
•
万荣县的两名唐代状元
•
文明演进中的运城贡献_赵波讲运城
•
铁牛永镇_永济影像
•
文化之城·国宝唐铁牛_河东影像
•
临河村玄宗御笔铁牛村
•
黄河这边大庆关的铁牛今何在
•
铁牛叫,河水涨
•
两公里的文明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社区1号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69518
+ 关注
发消息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小程序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