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在传统农耕的记忆里徜徉

730 0
发表于 2022-3-29 14:17:5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阳春三月,正是春耕生产的大忙季节。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农人们正趁着三月里的一场透雨,忙着锄田、保墒、薅草、施肥……那起落的银锄,让我想起久已失传的农耕器具。

    卫庄村是河津市传统的农耕文化村,在那里可以看到这些久已失传的农耕工具。走进卫庄农耕文化一条街,古朴典雅的村门牌楼,散发着一种浓浓的农耕文化气息。在村文化活动中心的大院里,整齐地陈列着古老的碾子、厚重的石磨、碾药的碾槽。巷道墙壁两旁镶嵌着各种农耕图案,包括犁、耧、耙、镰、斧、筐、锄、扇车、簸箕、马车等,还有小平车、纺车、织布机、铡刀、马灯、播种机等,另有二十四节气中的农时谚语和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农事宣传壁画。面对这些久已失传的传统农耕器具,我翻滚的思绪再次唤起了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耕记忆。
    在儿时的故乡记忆里,夏日的夕阳伴随着一位农耕的老农。他声嘶力竭地吆喝着一头老黄牛,那头老黄牛精疲力竭地拉着一把弯钩犁,在属于老农的那块希望的田野上苦苦耕作。在老农夫的身后,留下的是一道道笔直的犁沟壕。我嗅着翻新的泥土清香,从《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的发黄的扉页里了解到西汉先进的“代田”农耕种植技术,这种“代田法”使汾河两岸的农民在不同的农田里摸索到“方形区种法”和“带状区种法”两种不同的种植栽培技术。

    往事越千年。汾河两岸的小麦、玉米、棉花种植,从传统的人力、畜力、木耧播种到播种机、套种器的推广使用;小麦收获工序由镰刀收割到碾麦、扇场、晾晒、入囤等。这一项项农事的生产都离不开传统的农耕器具。

    仰望这一面面农耕文化墙壁,更让我回归到牛耕田、骡马车、麻油灯、播种耧的人欢马叫的农业生产大潮中。

    新中国成立后,勤劳善良的卫庄村村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业大生产运动。粮棉连年丰收,从而使传统的农耕技术、粮棉套种、栽培技术得到了有效推广。1967年,山西省第五次棉花会议与会代表曾到卫庄村参观棉花丰产实验田,并把卫庄村的棉花丰产经验推向全省。当时的河津县委也发出了学卫庄的号召。

    回首往事,当传统的农业告别传统的粗放式农耕器具生产模式时,许多高科技农机具已走向百姓的田间地头。新型智能农机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在解放劳动力的同时,让农民的田园劳作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我在传统农耕文化的走廊里徜徉。这些几千年的古老农耕器具,曾为天下苍生的温饱起到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的淡出,却不意味着凄惨、悲凉,更像是功成名就后的主动隐退。因为在它们身后,是现代农机具的替代与兴盛。它们的后辈,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奔跑在希望的田野,开启现代智慧农业的崭新春天。


张敬录
154825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