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儿女同意捐献病危父亲器官:只求父亲生命“延续”

380 0
发表于 2016-10-15 10:20:5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据江淮晨报报道,5月22日,同时接受肾移植手术后的第三天,陈忠、张栋“闯关”成功,新“入伙”的肾脏正常运作,两人隔着病床握手一笑,相互鼓励。这一天,远在上海,一名接受肝脏移植手术的“幸运儿”苏醒,各项数据显示,一切恢复良好。两个肾脏、一个肝脏,献出“生命的礼物”,让3人重获新生的,是51岁的金寨人郑以祥。上周,因为突发脑溢血以至脑死亡。生死线间,一双尚未成年的儿女替父亲做了一个决定——捐献器官,他们只提出了两个要求:“我希望爸爸的生命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下来;请一定救活接受器官移植手术的人,替爸爸好好活下去。”安徽省红十字会透露,儿女同意捐献父亲器官,这在我省尚属首例。
  为延续3条生命,持续鏖战12小时后,瘫坐在手术室外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生陈磊,被央视赞以“最美坐姿”,感动了中国。不过在身为省红会器官捐献协调员的汤常荣看来,陈磊这场辛劳的背后,也成就了另一个感人的故事。
  两患者接受肾脏移植后隔床相握互相鼓励
  时间退回到5月19日。刚吃过午饭,打算过会儿去透析的陈忠接到电话,那头的语速很快,干净利落,“有位安徽籍捐献者将捐出肾脏,经过分配,指定你接受移植手术。”患尿毒症多年、等待肾源两年多的陈忠,盼这个消息很久了,瞬间落泪。差不多同时,“病友”张栋也接到了同样的电话。
  和其他移植患者相比,陈忠和张栋等待手术时更紧张,忐忑不安。他们都是第二次接受肾移植手术,一个,第一次手术大出血,最终取出植入的肾脏,以失败告终;另一个,后植入的肾脏“服役”年限太久,早已“失修”,亟需更换。两次手术,意味着要经历双重等待肾源的艰辛,他们深知这个机会的难能可贵。
  晚上,捐献者的肾脏到了,陈忠、张栋同时被推入手术室,23时许,移植手术开始。麻醉,打开腹腔,清理血管,剥离坏肾,植入新肾……7个多小时后,手术成功。20日下午,陈忠、张栋先后苏醒,睁开双眼,给焦急等待的家人一个微笑后,两人有默契地伸直手臂,隔床相握。之后几天,排斥关、感染关、出血关,每成功闯过一关,他俩都会握手,彼此鼓励。
  陈忠、张栋并不知道,远在上海,也有一位“幸运儿”,刚接受肝脏移植手术,也恢复良好。献出“生命的礼物”,让陈忠等3人重获新生的,是51岁的金寨人郑以祥,而“拍板”做出捐献器官这个决定的,是他的一双儿女。
  儿女同意捐献父亲器官这在我省尚属首例
  “这对姐弟俩让我很意外,非常感动。儿女同意捐献父亲的器官,这在安徽省是第一例,在全国也很罕有。这对姐弟俩懂事、豁达,他们对生命的尊重,让我们这些成年人都汗颜!”几天过去了,省红会的器官捐献协调员汤常荣谈起与郑莉姐弟俩接触的过程,依然赞不绝口。
  汤常荣是19日早上接到电话通知,安医大第二附属医院有一名潜在的器官捐献者。在赶往医院的路上,他在心中“预演”了许多种可能:直系家属同意捐献,可旁系家属反对,大家吵成一团;没谈几句,就被家属团团围住,质问“凭什么要捐献器官”;谈各种条件——这是他在协调时常有的遭遇,这些往往比协调失败,器官捐献不成更让人沮丧。
  可是,见到潜在捐献者的家属,汤常荣发现自己猜错了。捐献者的直系亲属只有两个:16岁的女儿和14岁的儿子,另外,捐献者的大哥、大嫂、二哥也在。几人都眼圈通红,尤其是一双儿女,眼皮肿得眯成一条缝,悲伤难抑,却能极力克制,情绪还算稳定。见到汤常荣,他们不吵不闹,也不多话,静了一会儿,女儿郑莉(化名)走到他面前,声音很低却很坚定地说:“我们全家商量过了,都同意捐献我爸的器官。”
  “有什么要求吗?”汤常荣循例问一问。郑莉摇摇头又点点头,看着他说:“我只有两个要求。第一,希望我父亲的生命可以在其他人身上延续;第二,接受器官捐献的人一定要救活,代替我父亲好好活着!”
  听说3例器官移植手术成功 女儿露出几天来第一个笑容
  “3个移植手术都成功了,恢复良好?你没有骗我,不是安慰我吧?他们以后是不是就会好了,能继续活很久?”昨天下午,听到爸爸的器官真的挽救了3条人命,郑莉终于露出几天来的第一个笑容,她和弟弟的两个心愿都实现了。
  作出捐献父亲器官的决定,对于郑莉和弟弟来说艰难但并非偶然。几年前,郑莉在网上无意中看到一条新闻,一名少女因为车祸去世,父母决定将女儿的器官捐献出去,另一座城市里的尿毒症女孩儿因此得救。第一次听说器官捐献,郑莉深受震撼,她把那条新闻反复看了好几遍,长叹一口气:“太伟大了!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也愿意捐献器官!”语气中不容忽视的感动和认可,弟弟至今记忆犹新。
  5月17日,在肥西县某建筑工地做木工的郑以祥突发脑溢血,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当郑莉姐弟俩赶到时,郑以祥已被送到ICU病房,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之后的几天,郑以祥的病情不断反复,郑莉和弟弟从最开始的悲恸大哭,不愿面对,到逐渐接受爸爸即将离世的现实,他们都希望能最后再为爸爸做点什么。
  5月19日凌晨,郑以祥的病情急转直下,不久后脑死亡。这时,医生找到了郑莉一家,介绍起器官捐献,并告诉他们,郑以祥的双肾和肝脏可以让3名患者重获新生。听到这里,郑莉心里一动,抬起头,和弟弟对望一眼,他们都觉得,这是爸爸辞世最好的方式。唯一让他们意外的是,原本以为观点守旧的大伯、伯母和二伯,在详细了解器官捐献之后,最后竟然也同意了。
  “爸爸去世了,这是不能改变的事实,若是他的器官可以救人,真能挽救3个人的性命,这是最好的结果。如果爸爸在天有灵,知道这事,一定也会赞同我们的决定。”郑莉说。
  姐弟俩立誓考上大学 用录取通知书感谢父亲养育之恩
  当陈忠和张栋顺利“闯关”,植入的肾脏在他们体内正常运作时,郑以祥在儿女、亲人和村邻的送行下落葬。这也意味着从此姐弟俩将相依为命。葬礼结束后,郑莉牵着弟弟,在爸爸的坟前重重磕了3个头,向他许诺:“爸,我会照顾好弟弟,我们都会好好念书,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郑以祥是个单亲父亲,十几年前离婚后,他又当爹又当妈,将儿女拉扯长大。爸爸宽厚且布满老茧的大手握着小手,一笔一画地教写字,是郑莉童年时最深刻的印象。
  老家在山区里是出了名的穷,为了给姐弟俩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年近50岁的郑以祥决定到合肥打工。郑莉姐弟俩也跟着,成为“随迁候鸟”一族。郑以祥在肥西的建筑工地做木工,姐弟俩在新站区的寄宿学校上学。虽说都在合肥,可是一家三口只有周末才能团聚。每个周五,是郑莉和弟弟最期盼的日子。
  郑以祥的工作很辛苦,天刚蒙蒙亮就要上工,天黑才下班。为了能多睡一会儿,他平时总是在工地上随便搭个床铺,很少回家。可只要是姐弟俩回家那天,哪怕再晚再累,郑以祥都会骑车1个多小时赶到家,和他们吃顿饭、聊聊天,偶尔抽空带姐弟俩出去玩。上周,一家三口最后一次团聚,郑以祥还反复提醒姐弟俩,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能贪玩,成绩不能下降。
  “虽然爸爸走了,但是我和弟弟还是想留在合肥继续学习,爸爸最关心我们的成绩,我们一定不能让他失望。哪怕再苦再难,我都要和弟弟学出来,考上大学,把录取通知书作为感谢爸爸养育之恩的最好礼物。”郑莉说。
  父亲走了之后,姐弟俩的生活来源从何而来?在合肥上学,谁来照顾他们?对于这个问题,郑莉一改坚定果断,轻轻摇了摇头:“这个还没来得及考虑……”
15648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