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过后,春天的压轴节气谷雨,便在花丛柳丝间,浅笑盈盈,盛装而至。
谷雨与雨水、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通纬·孝经援神契》里说:“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静明洁也。”《群芳谱》也有记载:“谷雨,谷得雨而生也。”古人所谓的“雨生百谷”即为此意。
谷雨有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浮萍开始出现,布谷鸟羽毛逐渐丰满,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这些物候都提醒着人们气候的变化,以及农桑时令的到来。
与充满诗意,很有文艺范的杏花雨、梨花雨相比,谷雨的雨质朴、温馨、饱满、亲和,带着季节的清香,不徐不疾,淅淅沥沥,润泽心田,给人以美好希望。“谷雨前后一场雨,胜过秀才中了举。”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而在古时候,水利设施极为落后,庄稼靠天收,农人靠天吃饭,充沛而及时的雨水更显得弥足珍贵。就是时代发展到机械化耕种灌溉的今天,适宜的雨水仍是种田人的心头好,庄稼的营养液,正所谓“春雨贵如油”。
“谷雨时节种谷天,南坡北洼忙种棉。”从古至今,谷雨依然是一幅勤劳稼穑的农耕图。到了谷雨,庄稼人或修犁翻地,或晒种浸芽,在酣睡了一冬的土地上播撒下一粒粒希望的种子。
(马晓炜/文 《法治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