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爱上周家村

1939 0
发表于 2022-4-24 10:39:2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自南向北的滚滚麦浪,裹挟着百里盐湖咸涩的季风掠过周家时,略微有些消停。周家也曾是一片小麦的海洋,只不过,如今映入眼帘的已经是碧树万顷——桃树果树的绿色覆盖了昔日的金黄。

许多人至今都不知道,在万荣的版图里面,还有周家这么一个村子。

这个村子,一块飞地似的被遗落在运稷线上横亘在道路之上巨大的县门之外,颇有几分被拒之门外的感觉。

犹如母亲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周家不仅名副其实是万荣县皇甫乡的一个村子,而且似乎得到更多的抬爱:北有孤峰山的倚靠,东有稷王山的照应,南有盐湖的吹风,西有峨嵋的拥护。它像一个特别有气力又会点拳脚的小伙,从自家院子里抻出一条粗壮的胳膊,伸过盐湖区路家庄的地盘,去撩拨运稷线这条日夜奔忙的河流。

它不偏不倚,一颗明珠似的恰到好处地嵌在盐湖、临猗和万荣三县交会的地方。又因为处在县域的最南端,周家人时常以“万荣第一村”自居。

周家有点意思。

清朝时,这个村有过一段三县分治的经历;西边的陈家巷归猗氏县管,向猗氏县交公粮。北边的后营巷、北巷等归万泉县管,向万泉县交公粮;而东边的八甲巷属安邑县管,向安邑县交公粮。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周家子民们,同在一片地里种粮,同在一个场院碾麦,晒干扬净之后,却要推着独轮车,我走东,你折西,他向北,吱吱扭扭去交公粮,那是怎样的撕裂呐。

这样的撕裂绵延了十几年、几十年、一百年?不得而知。到了清末,终于有了官宣:九九归一,所有的公粮都交给万泉县。

周家村1800口人,算不上一个大村,但地盘却大得不得了。这当然是以前的事儿了。周家村和万荣县的东西埝底、漫峪口以及盐湖区的路家庄等几个村紧邻,据说这几个村子种的地曾经都是周家的。虽然算不上沃野千里,但是两三万亩地却还是有的。在车载肩扛的农耕时代,这么多的地,一千来口人,自然是种不过来的。周家的“地主阶级”便陆陆续续把无力耕种还得种地纳粮的远处地卖给了周边村子。慢慢的,“周半埝”的说法就传开了。

周家的“周”可不是浪得虚名。

且不说周姓源自姬姓,有着绵延瓜瓞的贵族血统,单单周字本身,就和农耕文明息息相关。“口像四周田界,其中阡陌纵横,像田中所植。”最早的“周”字指的就是界限分明的农田,田里种满了庄稼。踏入周家村的地界,一个造型独特的耕牛雕塑跃入眼帘。农耕,是融入周家人血脉的基因识别。

周家是一个四四方方特别周正的村子。就连自东向西的穿村大路以及连接各家各户的巷道,也都像小孩子毛笔临帖一样,横平竖直。从高处望去,宛若一个两边有齿的旧式木梳,平放在绿意葱茏的周家大地上。

周家村口有一副对联,上联的起句便是“周而礼”。周朝是我国礼制开始形成的时期。在两三千年的历史穿越中,“礼”不断完善,也不断深入人心。周家以礼治村,乡风淳厚。一位大嫂端着一盆水正要往门口泼,看见我们过来,挥洒出去的水盆又稳稳地拽了回来,滴水未洒。

“我们周家的‘周’还代表完整,代表圆满,代表周到。”年轻的周家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晓明一边扳着手指,一边热情地介绍说。

周家人是有血性的。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周家村小游园的最南边,有六棵高大肃穆的苍松。这六棵松树,代表六位保家卫国英勇献身的周家儿女,他们无一例外地被民政部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翻开周家村村史,一个个鲜活而有血性的面容,扑面而来。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周家村在太原上学的青年周子贞在太原参加了抗击英帝国主义的游行活动,回乡后又在周边宣传和发动游行示威。自此,周家村的底色,就涂抹上这鲜艳夺目的血红。

1932年,周家村张锦辂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先后在太原、北京、天津和晋南等地从事地下活动。1936年12月,他在西安事变中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年仅25岁。

25岁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也许你正徜徉在大学校园,也许你正牵手花好月圆,也许你正坐在宁静的办公桌前,但是,血性的张锦辂却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决绝,谱写了他辉煌壮美的一生。

从此以后,周家儿女在革命和建设的洪流中,前赴后继,一遍一遍书写着英雄故乡的传奇。抗日战争中有两位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中有23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抗美援朝战争中又有9位英勇的周家儿女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战争年代,周家村获得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军人就多达7人。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有近百名青年参军入伍,传承周家村红色基因。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英雄的名字刻写在周家村的墙壁上,更刻写在周家人的心里。

周家村很有文化。

周家的家庙里,记载了周丕显独挂一榜的故事。清顺治年间,蒲州府举行乡试。十几岁的周家村秀才周丕显前去应试,与两名解州籍考生住在一家客栈。一起聊天时,对方说,这次考试前两名就是我们俩。心高气傲的周丕显不以为然,说,我这次要是不拔头筹,就不会来考试的。发榜后,两名解州籍考生果然获得一二名;连发三榜,周丕显都名落孙山。周丕显气愤不过,病倒在客栈里。等到他收拾完东西,回到村里后,蒲州府传来消息,说周丕显写的文章太好,考卷被拿给更高级别领导审阅,领导认为周丕显应该获得第一名,便专门为周丕显出了一榜,并且有职位推荐。但周“举人”英雄气短,不久即离世。周丕显的官没有当成,“压蒲州、盖八县,独挂一榜周丕显”的佳话却不胫而走。

周家村委会广场一角,有一个提笔写字的雕塑。耸立挺拔的笔杆象征为人正直正派,标准规范的手指喻指做人认真努力,曲直适度的笔锋彰显做事张弛有度。周家人强调稼穑为本的同时,同样重视读书传家。

“上了北陈坡,教员比牛多”,这个说的就是周家。牛代表的是农耕,教员代表的是文化和文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周家村的教员就有166人之众,考上大中专学校的知识分子更是不计其数。

方圆几十里,周家人的聪明是出了名的。随便跟周家人交流上几句,你都会感知其中蕴含的智慧。智慧来自传承,更源于教育

周家村如今也没有学校了,但校园始终是周家人心中的神圣和自豪。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周家人还原了一个教室的场景,张贴了一茬又一茬教师继往开来的老照片。站在三尺讲台上,周家村读书人氤氲起来的万般情怀,又有几人能知,几人能懂?

黄昏时分,周家村的街巷流淌着舒爽的风,传递着陈年往事。村子中央,几对正在“掐方”的老人兴致勃勃。这种来自乡野的双人对抗,在周家村历久弥新。如果你有闲,不妨到周家走走转转,停停谝谝,不知不觉之中,你一定会深爱上它。

王鹏举/文
158648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