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故事
›
河东文学
›
难以忘怀的两位老师(散文)_尚前秀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难以忘怀的两位老师(散文)_尚前秀
410
0
社区1号
Lv.9
发表于 2022-5-1 08:51: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难以忘怀的两位老师
上学多年,有许多老师,但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冯老师和李老师。
冯老师是我小学时的启蒙老师。他穿着朴素,不苟言笑,认真严肃,令人敬畏。他有一个专门教训不听话爱捣乱孩子的板子,虽然这板子不多用,但学生没有不怕他的。
冯老师与我家是亲戚,正因有这层关系,所以当我爷爷提出不让我读日伪政府规定的国语课本而读《三字经》时,他慨然应允。上课时,我同大家一起学“天亮了,弟弟妹妹快起来”;下午读书背书时,我读《三字经》。在他的指导下,我先读《三字经》《朱子家训》《四字鉴略》,后读《论说指南》《论说精华》,最后读《论语》《孟子》。他的教学方法是私塾式的,先给你号书。所谓号书,就是他读一句,你跟着读一句。那时候,古籍书都没有标点符号,他读的时候,手握毛笔,念一句,画两个圈,反复领读几遍,这第一步就算结束了。然后就是自己读,直到背诵下来为止。他对背诵要求很严,必须正确流利,不许念错字,不许磕磕绊绊,语气要正确,不许念破句,否则便是大声呵斥,令你再读再背。我在背诵孟子见梁惠王那一章时,因意思弄不清,念了破句,就受到呵斥。
一开始,他只让你读,背诵,并不开讲。他说,年龄尚小,讲是对牛弹琴。等到读得多了,年龄也稍大些,他才开讲。他讲书,并不细抠字句,而是讲这是什么意思。他这个讲法,对我来说,常常是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他朗读课文时,拉着腔调,抑扬顿挫,一字一板,摇头晃脑,甚是认真兴奋。对此,我学不来,也不感兴趣,甚至觉得,这些古东西,还不如有插图的国语课本有意思呢!但是,不读不行,爷爷不行,冯老师也不行。于是只好硬着头皮读下去。
直到后来,我继续上学时,才体会到,这些古东西,帮我打好了国学基础,使我对中华传统文化逐渐有了兴趣。历史老师讲宋史时,我就想起了《四字鉴略》上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讲到魏晋南北朝时,我就想起了《三字经》上的“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宇高齐”。纷纭复杂的中国史,被这本小书高度概括,不愧为“小纲鉴”啊!抗战胜利那年,县里搞庆祝大会,举行学生演讲大赛,冯老师让我参加。他亲自写讲演稿,并指导我语气、手势。比赛结束,我获奖了,便把奖品中的芝麻糖送给他。他微微笑了笑说:“这小不点,胆还挺大的吗!”这算是唯一的表扬,也是他很少见的微笑。
后来我上了师范学校,学了
教育
学、教学法等专业课程,回头看,冯老师那种私塾式的教学方法,有其局限性,也有可取之处。多读少讲,就比教师夸夸其谈,学生不动嘴不动脑好。先读后讲,尽量让学生主动地慢慢地消化,总比教师喋喋不休、学生被动式接受好。
后来我在外地工作,听说退休在家的冯老师病了,便和一位同学商量,准备去看望他。但还没有来得及去,他就与世长辞了!每每念及于此,我都追悔莫及。
还有一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在运城师范上学时,教我们语文课的李忠昭老师。
李老师个子不高,穿着朴素,不多说话,忠厚老实,看上去像个农民。他谦虚谨慎,待人和善,遗憾的是他讲课不能令人满意。他说话有些口吃,讲课时声音不高,且磕磕绊绊,往往是有前音没后音,讲到关键处,哼哼哈哈没下文了。同学们提议另换个老师,领导不同意。教导处的人说:你们李老师好着呢!他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其实,他肚里货多着呢,你们习惯了就知道他的好了。
李老师是个聪明人,他自知表达能力差,于是讲到关键处,往往用板书表达,因为他的字写得好。他讲话简练,从不啰唆。他常常讲: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因此,课堂上,他用大部分时间让我们默读、朗读或背诵。同其他班比较,我们班背诵的文章多。有时课讲完了,还有时间,他会说:昨天晚上我们看了王秀兰演的《西厢记》,回来后,你们谭老师作了一首《念奴娇》,我步其韵和了他一首。说完,便把他写的词书写在黑板上,然后摇头晃脑地边念边讲。他饶有兴趣,我们也喜欢听。
李老师常常讲,学习语文,功夫在课外。他要求我们多跑
图书
馆,多读书报杂志。结合课文,他常常为我们推介优秀的文学作品,要求我们写日记。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批作文非常认真,且富有特色,不仅有总批,还有眉批、边批;批语具体、中肯。有时还把你叫到面前,指出缺点何在,如何改进。不像有的老师,仅以“通顺”“不通”简单二字来评价一篇文章。我们称赞他批改得好,他说,你们将来看看,金圣叹批的四才子书,那才叫绝呢!
李老师的毛笔字写得好,他要求我们每天写一张毛笔字,而其他班就没有这一项作业。他写颜体,笔力苍劲,颇见功夫。每逢节庆,学校的对联标语都是他编他写。数十字的长联,内容新颖独到,音韵合辙,对仗工整,一经贴出,便有许多人围观赞叹。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运城地区召开大型追悼会,请李老师写会标。我们几个学生跟着去帮忙,料理有关事宜。因参会人多,舞台大,会标又长又宽,一个字都有好几平方米,比一堵墙都大。会标不是纸,也不是布,而是由席子连缀而成。写字用的墨汁,是把松墨倒在一个大锅里搅拌后替代。也不用毛笔,是用一根粗木棍前边缠上布条,像拖把一样,却要代替毛笔。写时我们几个同学站在席子四角“压纸”,只见李老师挽胳膊抹袖子,精神抖擞,双手握着抹布式的大笔在锅里蘸了几下,环视席子几秒钟后,便开始写了起来。只见如木椽粗的笔,随着李老师的步子挪移,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逐步出现。这时的李老师,不像文质彬彬的教书先生,倒像是一个手握长矛的威武壮士。字写成后,围观者鼓掌叫好,李老师开心地微笑着,边抽烟,边欣赏刚写成的字。
在李老师的影响下,我们班好多同学都爱好书法,爱写诗词。其中,穆亮久的字就写得好。他写何绍基体,成了运城的书法家,也还出过一本诗集。在学校征文竞赛活动中,最后获奖的七名优秀学生中,我们班就占到两名。
不善于表述,固然是一个缺陷,但如果像李老师那样扬长避短,在多读多练上下功夫,在课外下功夫,不也能提高教学质量吗?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去河津出差,向有关人员打听李老师,这才知道李老师从河津中学退休,没几年便与世长辞了。
李老师走了,和蔼可亲总是微微笑着的李老师走了。他那简练准确稍带口吃的讲课,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最为遗憾的是,他那漂亮的颜体字没有能留下笔迹!
难以忘怀
,
两位
,
老师
,
散文
回复
点评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相关帖子
•
寄语女儿 散文_陈小明
•
温振南老师二三事_刘存社
•
咨询教育系统老师对调政策
•
老巷深深 散文 _支望华
•
苗圃幼儿园老师直接不给孩子打菜了?
•
运城市知名作家王小燕散文《望仙“成仙”》 获全国第三届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一等奖
•
陪伴 散文_淮战科
•
八宝山菊厅送别恩师 散文_王忠明
•
我打盐湖走过 散文_闫锦涛
•
重回老宅 散文_赵中识
•
新绛县小朋友跟着老师学习舞蹈
•
义夫老师印象
•
万老师 _杨国兴
•
寇老师 _雷中伟 文
•
难忘当年管老师饭 王守忠 文
•
致敬最美丽的老师 张丽红 诗
•
书法培训班中要选一个好的老师
•
【干货】书法培训班老师讲宣纸的分类
•
书法班老师介绍毛笔的种类
•
书法班老师提醒:书写时切勿过分用力握笔
•
腊月蕴年味儿 随笔 马楠
•
最是珍贵少年时 散文 运城 邹孟霖
•
花影常被风吹醒 散文 卢静
•
鸟儿是春天的精灵 散文 梁冬
•
我给母亲洗脚(泡脚)时 李婷 散文
•
浪漫山城 郑天虎 散文
•
王西兰小说、文化散文作品对地域文化的自觉表现_文艺评论_李云峰
•
“三管银杏源”杯散文诗歌楹联有奖征文大赛启事
•
我的老师和母校_散文_楚明亮
•
“畅游鼎鑫华府 传述中国故事” 大赛创作160余篇诗词散文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社区1号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69679
+ 关注
发消息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小程序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