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皂角树往事(散文)_姚俊虎

486 0
发表于 2022-5-4 11:24:4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皂角树往事

孩童时代,印象最深的是老家主巷道东北侧那棵枝繁叶茂的千年皂角树。它的树干长得极不规则,东、西、北三面完好无损,南面却显得坑坑洼洼,有几个凸起的疙瘩和凹进去的窟窿。皂角树身足够三人合抱,自两米多高处向四周展开的树杈上,可以容下两三个人打牌。再高处还有个二尺多高的树洞,成为孩子们捉迷藏、玩游戏的理想之地。

据老人们说,这棵皂角树原生于黄河北岸向阳坡边,当年舜帝由此渡河时,上游突发洪水,主航道风大浪急翻了船。舜奋力游上岸后,将衣服挂在一棵不大的皂角树上晾晒。乡亲们闻知客人遇险,热情地给其端水送饭。舜缓过神来,正与大伙闲聊间,发现岸边小皂角树被不断上涨的洪水冲倒了,便立即上前拽起它,随手递给身边一位姚姓男子。这位男子回到村里,将皂角树栽在主巷道以东百余米处。在他的精心呵护下,这棵皂角树长得枝繁叶茂,人见人爱。舜获禅让之后,没有忘记当地村民救护之情,闻知这里节俭成风,义士众多,遂将高坡上下统封为“节义里”。久而久之,人们习惯地将坡下称为南节义,坡上叫作北节义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因三门峡水库蓄水,坡下的南节义属黄河淹没区,被整体搬迁到坡上三公里以外,从而形成了南、北节义的位置调换。此为后话。

皂角树成树最高可达30余米,树冠近似伞盖,树枝灰至深褐色,圆柱形,多分支。这种树棘刺粗壮,伴之以回羽形复叶,所产出皂角长约5寸,宽寸余,呈扭曲状,并向中间鼓起。皂角树果实含有胰皂素,可洗衣服,其种子榨油可作润滑剂,也可制肥皂,入药有治癣及通便之功效。皂角树材质坚硬,耐腐耐磨,是做农具的上好物料。

早年村里巷道较为狭窄,两边住户直线距离不过四五米,每户院基相隔只有五六米。久而久之,这棵皂角树便遮住了周围好几家门口的阳光,成为难得的“庇护伞”。天气暖和了,人们大多将饭碗端到门口边吃边聊,不下地的妇女在此一起做针线活。收工后,附近村民时常围拢过来,一起在树荫下乘凉,于月影下聊天,直到夜莺归巢,月暗星稀,巷道里才会传来关门闭户的声响。

上世纪中叶,人们的生活水平尚处于较低水平,每逢收获时节,皂角树上的果实长成,就会成为妇女们洗衣除垢的抢手货。她们来到泊池边,先将熟透的皂角砸碎,然后包进脏衣服内一阵揉搓,出现类似肥皂沫的浆液后,再用池水将衣服冲净晾干。用皂角果洗出来的衣服清新柔软,不仅消除了汗臭,还透出一股淡淡的清香,更没有化学洗涤剂的痕迹。这不花钱的皂角有如此大用,自然家家都想要,有人担心“粥少僧多”了,会出现你争我抢、顺手牵羊的乱象,然而,面对挂满枝头、唾手可得的皂角果,多年来没有一位村民明里暗里主动伸手,将其据为己有。众人一直会等到刮风下雨或皂角果自行坠落,才会出现大人这边捡、小孩那边拾的动人场景。

历经春秋洗礼,秦风汉雨,到了唐朝后期,几经枯荣的皂角树已传到了第四代,新树树龄也有300余年了。会昌四年秋(公元844年),著名诗人李商隐到节义里探访皇封“姚孝子”时,曾在遮天蔽日的皂角树下小憩。他于瑟瑟秋风中,给村民吟诵刚写下的诗篇《过姚孝子庐偶书》,诗曰:拱木临周道,荒庐积古苔。鱼因感姜出,鹤为吊陶来。两鬓蓬常乱,双眸血不开。圣朝敦尔类,非独路人哀。村民们十分欢迎这位大诗人,将核桃、红枣等土特产当作礼物送给他。没想到诗人婉言谢绝,只是恳请族人从树上摘下十余只皂角,声言此物乃“舜之灵气,堪比金玉,不为果腹,洁身净衣”(时任永乐县令苏辄为皇室上书所云)。

1938年3月,侵华日军占领了北节义,在村东南制高点“娘娘庙”内驻扎有一个小队,并在百余米外的枣树园设置了好几门野炮,专门袭扰据黄河南岸郑州至西安的津浦铁路。据老人们叙述,日军在村里实行怀柔政策,鼓吹所谓“日中亲善”“大东亚共荣”,他们发现皂角树下常有村民聚集,便在树干上挂宣传画、书写标语,并派专人给小孩发水果糖。不料孩子们无一伸手,小眼睛只盯着树梢上已经干透的皂角。恰遇阵风吹来,皂角纷纷落地,日军见孩子们你争我抢,趁机将大把的水果糖撒向地面。孩子们走后,日军惊异地发现,地上皂角不见了,留下的只是一颗颗东洋水果糖。此情此景,令参与此事的日军上士田中惊叹不已。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没想到在穷乡僻壤,竟然会有只捡皂角、不要糖果的小孩,长大后又会怎么样?”1965年,我于日伪时期地下工作者,解放后曾担任过村长、乡长,且精通日语的老干部姚济生处见到当年在“3·19”战斗中捡获到的这本日记,清楚记得他念过这段话。

1949年金秋时节,为庆祝新中国诞生,老村长恭恭敬敬地捧出毛泽东主席画像,高高挂起了五星红旗,还搬出那副新买的锣鼓,组织村民在皂角树下接连热闹了好几天。人们都知道飞禽喜欢安静的环境,令人费解的是,皂角树附近几家门庭都垒上了燕子窝,树杈上的鸟巢或明或暗,也有不少。

打那以后,每逢节庆日,村民们都会自发地来到皂角树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热切地表达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向往幸福生活的愉悦心情!

1964年,村里和全国一样,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教运动”,工作队长督促大家对巷道作全面整修,这棵千年皂角树正好在划定的红线内。自打实行农业集体化,村里常有大型机械和装满庄稼的马车出现,因巷道狭窄,时常会发生挂拽抛锚现象。在联席会议上,有人提出砍伐皂角树,不仅有利于交通,还可改变村容村貌的建议。由于当时人们缺乏文物古迹保护意识,主张挖掉皂角树的意见占了上风。当两位工匠带着十几个小伙子,用大半天时间伐掉皂角树后,好几位持不同意见的老者伤心地哭了。

面对坠落在地的鸟巢和残留下来的皂角,不少人唉声叹气。上级领导闻知后大为光火,此情此景,令支持伐掉皂角树的工作队长悔恨不已:“这是我有生以来犯下的最大错误,太轻率了,着实不应该啊!”

面对上级批评,下面议论,村党支部和工作队痛定思痛,决心将功补过,很快在村里掀起了植树造林、发展副业的热潮。不出三年,巷道两旁,田间大路杨柳成行,果树园内桃杏满枝,人来人往,集体收入稳步增长,村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更为可喜的是,干部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也大为提高。

不久前,细心的人们发现,村东南那座后唐时期所建“孝子守望塔”底部出现裂痕,在几位老者提议下,人们争先恐后集资数万元,很快将其修葺一新。据说村里还向有关部门打了报告,申请恢复当年因扩展巷道拆除的“李商隐题诗”和“孝子庐碑记”。

随着时间推移,有关皂角树的传说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然而,它在好几代人心目中留下的丝丝痕迹,是永远难以忘怀的。我们有理由坚信,“节义里”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160909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