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西窑头村志》序

534 0
发表于 2022-5-11 11:01: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西窑头村志》序
一本沉甸甸的《西窑头村志》书稿,置于案头数日,嘱余作序,荷笔彷徨。反复披览,逐章赏析,心潮澎湃,感慨万端:“居今识古,其载籍乎!”

我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末,窑头村是我生于斯、长于斯、读书启蒙于斯的故乡。

1956年,17岁的我惜别家乡,远赴金城兰州工作,此后,囿于公务系身,近50年再也没有充裕的时光和精力亲近这片热土了。

50年,于宇宙不过一瞬间,于我却实所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当读到这本厚重的村志书稿时,萦系于我脑海的是:“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无论在外事业有成、春风得意,还是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无论远走他乡、求学发展,还是恪尽职守、勤勉为政,此时此刻,无一例外,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抚今追昔,千载一时。

盛世修志,自古皆然,但对窑头村而言,更有着极不平凡的意义。窑头村始于秦汉,盛于明清。北枕紫金峻岭,南襟汾河滩涂,东依河津老城,西贯国之大道,因窑而得名,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一个千年古村落,但历经王朝更迭、时移世易,从来没有编纂过村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届村领导班子牢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政绩卓著、有口皆碑。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窑头村党支部、村委会更是带领全村人民,按照中央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立足本村实际,确立“两心、一轴、四片区”的村域发展总体布局;遵循“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集约用地”的原则,在不放松农业的基础上,狠抓灰陶琉璃特色产业集群规模、环保发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共谋发展、大展宏图,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村民安居乐业,村容村貌巨变,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

2017年春节,西窑头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志存高远,与时俱进,倾心精神文明,着力文化建设,决定编纂《西窑头村志》。有识之士积极响应,广大村民热情支持,遂组成以党支部书记周根生、时任村委会主任周斌为正副组长的“村志编纂领导组”,聘请退休干部李建录等7位同志为编写组成员。这班人,以修志为己任,栉风沐雨、夙兴夜寐、上下求索、秉笔直书,历时近三年时间,编纂完成了这部上迄村事发端的秦汉时期,下至改革开放的鼎盛年代(2018年),跨越2000余年,内容丰富、史料翔实、特点突出,洋洋洒洒数十万言的皇皇长卷。即将付梓的这本《西窑头村志》,填补了窑头村千余年无志书的空白,可以说是窑头村民数十代人梦寐以求的一件大事、喜事、盛事,实在可喜可贺,功莫大焉!

“一志识窑头,阅尽千余年。”方志的功效就是留住历史,鉴往知来。翻开这本村志,我们可以看到栉沐了千年的风雨浸润、沧桑流变,历经了白云苍狗的时代更迭、盛衰轮替。“古庙尚存唐故事,断碑犹有宋文章”。西窑头村的历史风貌、民风演化、乡贤仕宦、石雕碑刻,禹王庙高高耸立,关岳庙巍巍壮观,大圣塔拔地而起,文昌阁壮丽辉煌……庙有神、阁有文、祠堂有先祖牌位,哪怕是曲径幽深的小巷胡同、古典婉约的戏台楼阁,这诸多古迹都为西窑头村平添过几分光彩,彰显了几多文化的厚重。只可惜“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世事更迭、战火焚燃、天灾人祸,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村里只能看到禹王庙弯曲的坡道、大圣塔侵蚀的废墟、过厅舞台的断壁残垣……到今天,往日的那些辉煌只存在于人们的口头传说中、老人们的记忆里了。再往后,也只能从写进这本村志的文字中,打捞那些耿耿乡贤、悠悠乡愁,且行且吟且珍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土孕育文化。千百年来,西窑头村村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积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灰陶琉璃文化。这一文化早已融入了窑头人的血液,嵌进了窑头人的集体记忆,凝铸成了窑头人特有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朴实厚诚、勇于任事”的精神基因和文化气质,任时光流逝,仍世代传承。这才是智慧的窑头人守住和呵护的根脉灵魂、底蕴风骨!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生存方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创造发明。当然,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不足和局限,而历史正是在突破这一个一个的历史局限中向前发展的。正因如此,我们尤当对这本村志刮目相看,尤当在有限的历史资料中,发掘无限的历史信息和社会资源,使之更好地为历史作证,为现实师鉴,为创新点题,为发展服务。历史的步伐也会在后人接续前行的一个一个的脚印中前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的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继往开来,一时千载。

回望过去,才能明白历史的厚重。面对着西窑头村这片“抓一把泥土都能攥出文明汁液来”的黄土地,窑头人还有什么理由不感到自豪,还有什么理由没有自信,还有什么理由不坚守住这个听得见乡音、闻得出乡味、记得住乡愁的朴实村名呢?

“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西窑头村村民更知晓“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勤俭持家,耕读传家”的硬道理。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

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西窑头村村民积千年历史而薄发,乡村振兴、方兴未艾,百业正举,上下同心。扬鞭奋蹄,“灰陶琉璃文化村”指日可待;开拓创新,“宜居美丽新窑头”炉火正红!

“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窑头人的传家之宝;

“朴实厚诚、勇于任事”——窑头人的立身之本;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窑头人的精神支柱;

“瓦缶胜金玉,布衣傲王侯”——窑头人的底蕴风骨!

午夜一灯,晨窗千字。思近怀远,品读千年!

是为序。

(李庆禄/文  作者原籍河津窑头村,系兰州市自来水公司原党委书记、总经理、高级政工师)
162361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